畫家的眼睛 - 吳靄儀

畫家的眼睛 - 吳靄儀

去年冬天,不惜冒着寒風,大清早跑到倫敦的國立畫像館席地而坐,等開門看弗美爾名畫展覽。那些工筆的室內人像,乍看只覺寧靜精細,但看深一點,就發現不簡單,那些倒牛奶的婦人、窗前閱讀的少女、畫室裏的模特兒和畫家,各有深邃的世界,永恒的安寧,永恒的幽美,使我無法不佩服,從此對這位十七世紀的荷蘭畫家改觀。
於是連帶看了兩本以弗美爾的畫為題的小說,一是TracyChevalier,GirlwithaPearlEarring,一是SusanVreeland,GirlinHyacinthBlue,兩本都值得推介。前者藉着假想這幅名畫的創作經過的故事,描寫那個時代的荷蘭代爾夫特的風光及日常生活,細緻生動,十分有趣味,顯然做了大量資料搜集的工夫。但與後者相比,高下立分。弗美爾根本沒有一幅「穿風信子藍的少女」的作品,那是作者虛構的,是一個放下活計,凝視窗外的少女像,但純真極了,美極了,教人不由自主,深深感動。這本小說分為八章,也可作八個獨立的短篇,第一篇在現今阿姆斯特丹發生,第二篇是納粹時代,第三篇再稍早一點點……終於到第七篇,寫弗美爾,第八篇,寫圖中的少女——弗美爾的女兒,串起來,就是一幅絕世之作的歷劫滄桑。
從畫看到文字,但文字也會幫助人看畫。倫勃朗比弗美爾略早,也是荷蘭人,有一冊巨著Rembrandt'sEyes,邊說他的生平,邊分析他最著名的數十幅作品,彩頁印刷精美,作家SimonSchama企圖用自己的眼睛去想像畫家的眼睛所看,然後用醇美的文字道出,略嫌長,但值得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