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不死精神 - 麥飛

打不死精神 - 麥飛

報章說很多年輕人失學又失業,即使有工作,也做不長,一年轉了好幾份工,挫折感很大。看完報道,麥飛想起愛迪生的故事,想起他面對挫折的堅毅。
這位擁有約兩千項發明的科學巨人,並非生下來就是發明家,愛迪生讀書不多,十多歲便出來謀生。他喜歡看書,由歷史文學,以至艱深的科學哲學,他都不會放過。在火車上賣報維生之餘,他不斷鑽研各種發明,即使因意外不幸變成聾子,卻無阻他踏上發明家的大道。
愛迪生最為人熟悉的發明,要數電燈。但大家可能不知,為了這個會發光的小玻璃膽,他試驗了六千多種物料作為燈芯,希望找出一種可靠耐用的物料。我們做數學,試了幾種方法失敗,早就想放棄,更別說要試六千次。面對這麼多失敗,愛迪生沒有氣餒,樂觀地說:「至少,我們知道了那些物料不能作為燈芯。」
在網上認識一位廿來歲的青年,他中學畢業後,曾經百無聊賴。和大部份年輕人一樣,最愛與電腦為伍。有人愛沉迷電腦遊戲,他卻愛鑽研各式各樣的電腦知識和技術,愛自己動手寫程式,開發新技術。不久前他開發了一些資訊新技術,成立了公司,獲得大公司的垂青合作。這絕非夢幻式IT故事,是真人真事。在一部普通電腦面前,他親手創造了自己的事業。
豬朋甲認識一個內地年輕女子,十來歲從鄉間走到大城市,嬌滴滴身形帶着無比勇氣,由洗頭小姐捱至經營髮廊;髮廊查封,買賣一元幾角的文具;文具走到末路,拿着幾千元便找個師傅,「膽粗粗」開食店,結果又食客滔滔,還打算大肆擴充,一副打不死精神。
富裕的社會,培育了貪圖安逸的年輕人。那份本屬於青春的冒險、拼搏和打不死的精神,何時被消磨得無影無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