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棋差一着矣!
細價股除牌建議引發股災風波,香港交易所行政總裁鄺其志成為問責制第一滴血。以事論事,從表面證據觀之,鄺其志確實應為事件付上最大責任,但這是否代表特區政府可以完全置身度外?財政司司長梁錦松、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馬時亨近日一派不知情論調,在民間、政界,以至官場已引起一些反彈。
多位首長級官員訴苦:「這是那門子問責制!」大家觀乎梁錦松和馬時亨的表現,接收到一個很差的訊息:有功勞問責局長領,有黑鑊則統統都卸到下面。一位高官說,台灣缺水制水,水務署長主動在立法會表示要辭職謝罪(但最後獲挽留);烏克蘭小型飛機意外,國防部長第一時間要問責下台。
天下不下雨不會問過水務署長吧?小型飛機撞向觀眾席也不會有人覺得國防部長事前會收到文件吧?但主其事官員就是要為事件負責,問責制精粹正在於此。假如親手殺人才叫有罪,那何勞引入講求政治責任的問責制?問責部長年薪三百七十萬,以往的公務員局長月薪約十九萬(年薪二百二十多萬),分別正在於此。
市面普遍反應都覺得鄺其志的責任比馬時亨大,也沒有人覺得上班不足一個月的馬時亨要為事件執包袱下台,但他現在擺出一副與我無干的態度,卻引起反效果。他應該在風波之初,第一個走出來公開道歉。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