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現有的架構,是一間上市公司,其下分別有兩個證券及期貨交易所及三間結算公司。從前的聯合證券交易所,現在只是港交所之下的一間子公司,而有趣的地方是「港交所」本身作為一間上市公司,卻可以在屬下聯合交易所掛牌上市。
不知讀者明不明白這一架構。這是一套前財政司在九九年提出,○○年中已經落實的制度改革,港交所本身已是一間商營的機構,股份可自由買賣,其營運與一般公司無異,由一個股東所選的董事會及一位行政總裁負責,這位CEO就是鄺其志先生。鄺總原為高官局長,他曾經安排現在港交所的組成,然後完全不避官商之間的利益衝突,轉職到港交所拿取七百萬的年薪,筆者兩年前已經為文批之,這是高官以權謀利,損眾自肥的惡例。
鄺其志不是證券界中人,只是官僚,所以他沒有對市場的敏感度,正常不已。就如政府工作一樣,制定一份諮詢文件,交予公眾討論數個月,然後落實執行,一切都只是官樣文章。事實上諮詢文件的建議不利小企業的上市,但對推動港交所的發展,成為監管更完善的世界級交易所,是為必需。長遠而言,對一般不懂自己研究小企業的投資者,也是一種保障。今天對鄺其志的責難,並不公平,證券界當然不喜歡由外界的前政府高官主管港交所,但難道香港又應回到金牌莊家操控股市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