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攻略:<br>發展飽和eBay轉攻大客求突破

市場攻略:
發展飽和eBay轉攻大客求突破

eBay幾年前異軍突起成為著名網上拍賣站,多年來其盈利能力和增長速度均令人羨慕不已。但eBay行政總裁韋特曼(MargaretC.Whitman)知道,公司的發展其實已到了極限,如果想繼續成功,必須拉攏大公司以eBay作為其另一個銷售貨品的途徑。不過,韋特曼亦必須步步為營,避免eBay失去賴以成功的「跳蚤市場」形象,以及一眾個體賣家的支持。

最近,eBay舉行了招待會,款待5000名常在網上擺賣的賣家,藉此向他們宣揚eBay精神,以及推銷公司的新計劃。不過,韋特曼振臂高呼的時候,台下卻有不少人不耐煩。這班每年平均在eBay有2.4萬美元交易的擺賣常客,對eBay的不滿已溢於言表。

賣家怨氣沖天
不少賣家抱怨,在eBay上擺賣的人愈來愈多,令他們的生意愈來愈難做;更多賣家則投訴eBay「食水深」,佣金偏高——要在eBay擺賣,每件貨品的價錢是30美仙至3.3美元,視乎每宗成交金額多少,eBay還會再抽佣,佣金數目更在今年1月起由原本的1.25%至5%提升至1.5%至5.25%。eBay最後收取的,往往高達成交額的10%,一般賣家自然頗有微言。另外,eBay一向對買家的資料諱莫如深,賣家不能清楚他們的背景或購物習慣,從而作出相應改善,亦是他們對eBay不滿的地方。不過,相信小賣家最擔心的,還是eBay愈來愈着重「大客」,令他們感到不獲重視。
以聖何塞為基地的eBay,自1995年成立以來,發展速度驚人,收入和純利平均每年有2倍增長。作為純網上生意模式的唯一成功例子,eBay不能不多謝一眾小賣家過去的支持。但最諷刺和棘手的是,如果要取得更大的突破,eBay既要留住這批小賣家,還必須向大公司埋手。

純利接近一成
去年,透過eBay成功交易的貨物,金額達到93億美元,為eBay帶來7.49億美元收入,純利高達9000萬美元。韋特曼希望在2005年前,營業額會達到300至400億美元,以及30億美元純利。要達到此目標,eBay便要敲大公司的門,走進他們的貨倉直接取貨。事實上,在eBay今年首季度成交的產品中,便有4%以上是來自IBM、HomeDepot等大公司的存貨,而去年同期,這類貨品幾乎未曾在eBay上出現。另外,eBay亦計劃推出電視節目eBayToday,以及利用書籍、雜誌等大力加強市場推廣。
eBay勢必成為各大型零售店、電腦生產商存貨的「傾銷基地」。事實上,eBay的銷售經理經常致電各大公司招徠生意。這些大公司付出的佣金雖然與賣Zippo火機的小賣家不相上下,但只要每月付出499美元,便能將公司的標誌放在網頁中央的位置,而非像其他25000小賣家的物品,被放進20多個分類中。結果是,這些大公司都在eBay上大量出售同一樣物品。
另外,韋特曼亦希望透過在2000年底推出的新政策「即時購買」(BuyitNow)來吸引更多大公司在eBay銷貨。策略是在每項貨品的旁邊顯示一個價錢,如果買家同意,便可以立即將貨品買下,而毋須再進行繁複的競投過程。這政策可加速貨品的成交,對售賣電子手帳一類的產品最為有利。不過,如果是擺放LV二手手袋的賣家,自然希望能有更多人參與競投,將價錢推高。
大公司的「大舉入侵」,無疑會令eBay從一個大型跳蚤市場演變成一個超級購物商場,但這樣發展下去,將令一眾小賣家難以安寢。他們會想,買家在買貨時,會信任生產該貨品的公司,還是網名為「Foxtrot」、「Cyberman」的他們呢?因此,如何平衡大公司與小賣家的利益,將會成為韋特曼未來要面對的頭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