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體批評醫生 歧視受害女性<br>急症室7%醫生指女性渴望被強姦

團體批評醫生 歧視受害女性
急症室7%醫生指女性渴望被強姦

【本報訊】一項針對公立醫院急症室醫生的調查發現,三成曾處理過強姦案的醫生認為,女性的外表及行為會惹人犯罪;百分之七的醫生甚至認為,女性心底裏其實是渴望被強姦。醫學界強調醫生個人的主觀道德觀念,不會影響對受害人的專業治療服務。但關注婦女性暴力協會批評醫生屬專業人士,對強姦案受害人仍存在偏見及歧視,情況令人憂慮。 記者:梁洵瑜

該項調查的結果剛於國際醫學雜誌《歐洲急症醫學期刊》(EuropeanJournalofEmergencyMedicine)上發表。調查於九九年由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急症室部門進行,查詢全港約三百五十名急症室醫生對強姦案的態度,結果有一百七十五名醫生回覆,當中一成六為女醫生,九成三曾處理過強姦或其他性侵犯案。

反映醫生主觀看法
近三分一的受訪醫生認為,女性衣着、外表及行為會招惹被強姦;三成六認為女性有責任避免被強姦;百分之七的醫生甚至相信,不少女性私底下其實渴望被強姦;近一成認為受害人在說謊。與此同時,七成八受訪者並無接受處理強姦案受害人的正規訓練;即使醫院有指引,亦有五成八醫生沒有閱讀過;近三成醫生坦言若情況許可,會避免處理強姦案受害者。
負責研究的東區醫院急症室部門主管劉楚釗醫生表示,調查只反映醫生個人主觀看法,不影響對受害人提供的服務,醫生即使面對罪犯,一樣會盡力救治。

強姦後第二度傷害
但關注婦女性暴力協會服務協調主任吳惠貞認為,急症室醫生是接觸強姦案受害人的前線人員,若抱有此等偏見,可能會影響對受害人的診治。她透露,曾有受害人到急症室求診,其間不斷有不同的醫生及護士查詢其情況,令受害人質疑失去私隱,感到強姦後的「第二度傷害」。
該會輔導員黃秀容稱,相比該會去年七月曾訪問的六百多名公眾人士,醫生對強姦案受害人的負面態度,已較一般市民低,但醫生知識高,調查仍令人吃驚。

不能反映目前狀況
中文大學醫學院表示,有為醫科生在實習前提供處理性侵犯案受害人的訓練;香港大學醫學院醫學教育組主任麥列菲菲教授說,該院有向醫學生提供有關性方面的課堂,與病人溝通的課程亦包括處理受侵犯的病人,但她同意應加強急症室醫生處理暴力以及性侵犯案受害人的技巧。
醫管局發言人表示,該局有為前線醫護人員制訂指引,並舉行研討會加強技巧及態度,相信醫護人員具正確態度處理病人,該項調查是在數年前進行,不能反映現時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