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爆發的726事件之其中一個意義,是香港市場的政策風險不知不覺間已增加了,投資者日後需要一套新思維去應戰,不過股海無涯,投資技巧一向都是要與時並進的。
上周五出台兼出事,周六周日有大量時間去補鑊,可惜有句成語是覆水難收,電台上聽眾聲淚俱下的控訴,不知當局會否動容。筆者和官員一樣,也猜不到這份文件的震撼性,簡單合股就可令不少細價公司脫險,可是顧客永遠是對的,我們不可埋怨一般散戶水平不夠理解錯誤,而是應該反省我們原來不理解散戶。從商業層次着眼,已是犯下大錯,為官不察民情,是更大錯誤。港交所(388)花了不少資源在產品拓展,效果未如理想,倒不如重點推動投資者教育、研究投資者心態。對客戶的了解程度如此差勁,難怪成交不見起色。
收回除牌建議部份,不錯已立竿見影,但處理方法實在未算高明,既一早再三強調只是諮詢文件,經過周六周日兩日冷靜期,一般散戶都應該鎮定下來,就算依舊進行諮詢,市況亦應轉穩。反正其他建議繼續諮詢,倒不如資源增值,將這部份改為初步諮詢,先看一輪公眾意見,再作修訂,然後於10月作第二輪諮詢,這部份內容已造成一次財富大轉移,謹慎一點做兩次文件工作,亦不算太過份吧。
昨日高力(1118)一開市便跳升至0.28元,讀者沒有機會在低位買進,的確是好睇唔好食的建議。不過看股評不是盲目單看股票號碼,而是切磋投資技巧,筆者自問長期推介不算出色,但今次事件,的確是應該冷靜沉着應戰,如果高力要除牌,應該有超過300間公司相陪,這個超現實的後果,香港應該是承受不了,所以不怕偏向虎山行。
交易所不能將責任往散戶推,同樣投資者也不宜將責任往官員推,輸贏始終是自己承受,學乖一點順應環境作戰,才是正確態度。
電郵:
黃國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