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專欄:亂作一團 - 李怡

李怡專欄:亂作一團 - 李怡

董家班前天拉大隊去黃金海岸酒店,說是要舉行集思會。所謂集思會,顧名思義,就是要進行腦力震盪,集思廣益,為特區政府的施政劃策籌謀。然而,上星期出現連串問題,暴露出董家班暫時還來不及為解決香港的困厄想甚麼辦法,因為擺在鼻尖下的急事是董家班內部的極不協調,可說是亂作一團,亟需擺平矛盾。因此董伯在上周三表示,希望透過集思會可以加強溝通,使政府有更一致的施政理念。換句話說,集思會是以「加強溝通」、平衡矛盾為主要內容了。
連串問題首先是角色衝突,行政會議成員鄭耀棠在電台為政府護航,說油塘工人追討欠薪事件未必單純,可能與「惡勢力人士」有關。他作為工聯會會長說出這樣的話,遂受到工人的唾罵,連工聯會副理事長陳婉嫻也說這些「砌生豬肉」的話,「看不到理據」。於是我們看到:董家班收攏了一些在社會某界別擔任一定角色的人士,當政府的行動與這界別的利益有衝突時,有關人士就「裏外不是人」啦。
更大的矛盾出現在被收攏到行政會議的政黨領袖與問責官員之間。自由黨主席田北俊公開抨擊多名問責局長,說他們在未經行會達成共識前,就向公眾和傳媒透露多項具體新政,這做法並不恰當。政務司司長曾蔭權及多名局長隨即回應,說局長向公眾發表初步意見,無可厚非。田北俊再說,行會非官守成員不應只擔當就政策拍板的角色,如果在政策醞釀時他不被諮詢,自由黨在立法會很難「給票政府」。接近政府人士回罵:政黨領袖進入行會,會成為「超級行政會議成員」,挾民意與立法會票數左右政府政策。爭吵聲中,特首董伯只好站出來打圓場,說新班子的團隊精神很好,田北俊是出於善意。
雙方已公開爭吵啦,還講甚麼「團隊精神很好」呢?至於「善意」嘛,不用說了,誰會認為田某是惡意?
港英時代的行政局,納入社會上非政治組織的有遠見、有國際觀的人士,可以說旨在請他們出謀劃策。彭定康時代另找財經界名人,組成經濟顧問會議,定期開會,長實、恒地、新地等財團均有高層決策人士參與,也是旨在為香港經濟集思廣益。第一屆特區政府組成第一屆行政會議,雖不是一時人選,但仍帶濃厚的諮詢色彩。然而,這第二屆的行政會議嘛,目的與手段都變了,它的組成顯然不是為了要聽取意見。
二十二人開兩小時的會,平均每人講不到十分鐘,會有甚麼深入的討論呢?二屆行政會議組成的目的在於「控制」,首先是為了架空公務員之首的政務司司長,由特首直接「控制」行政機關,其次是邀自由黨、民建聯、工聯會的領袖參加行政會議,以便通過他們控制立法會的多數票。
可惜的是,董伯無自知之明。他既無領導魅力,也缺領導才能。最近一項國際調查,他的領導質素在亞洲列倒數第五名。他的談話,固然無法獲得千呼百應,也無法平衡行會成員中不同人士的角色衝突。如此的執政團隊,焉得不亂作一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