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難不死 - 區樂民

大難不死 - 區樂民

今天你炸我,明日我轟你;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紛爭,甚麼時候才可完結?
兩國敵對,最無奈的是平民。自殺式炸彈爆炸後,記者訪問一個劫後餘生的中年男人,那男人說:「當天我走進餐廳,人很多,由於我想靜一靜,就多走一步,坐在小牆後的座位。侍應把咖啡送來,我喝了一口,放下杯,我預計會聽到杯碟的輕微碰撞聲,卻聞天崩地裂的巨響,塵土飛揚,人們慘叫。我從頭到腳按按,竟無恙。那道牆,救了我一命。」
心理學家認為,一次災難對群眾的精神創傷甚深,需要很長的時間才可復元;然而更大問題是無休止的恐怖襲擊,令人長期活在惶恐中,身心皆損。
理論歸理論,實際又如何?
記者追問那男人:「那次災難對你和家人有甚麼影響?」
「每天出門上班,七歲的兒子會對我說:『答應我一定要平安回家。』」他答道。
「你自己又有何改變?」記者問。
「每晚睡覺前,我總會擁抱兒子一下;爆炸發生後,我仍會擁抱他一下,但比以往抱得更緊。」
災難,讓人學會珍惜,只是學費太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