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網絡市場開放多年,一直未見真正的競爭環境。上周卻出現連串轉機,分別有兩家公司宣布參與,造成不同程度的競爭,令市場熱鬧起來,實在是行業之福,至少可以創造新的資訊科技職位。固網市場空間一直存在,不少公司虎視眈眈。政府年前將固網開放押後至明年,換句說話,等於令市民要延遲數年,才能享受競爭帶來的好處,港人的損失難以估計,港府及電訊管理局理應負責!
首先,擁有貫通港九主要地段地下管道的地鐵(066)宣布進軍電訊業務,並透露已在地下管道內全面設置光纖電纜,從事電訊網絡分銷業務,相信對象會是各大電訊公司。地鐵將會成為4家固網商以外,另一擁有城市主要地段環路的電訊公司。地鐵鋪網不用掘路,成本一定較低,似乎業務有一定吸引力,不過地鐵開出的條件一向甚「辣」,不少電訊商也曾吃過苦頭,且看今次能否找到電訊商客戶。筆者相信,外資電訊商會是目標。
此外,中電(002)宣布與長和系合作,以電線作媒介,推出電訊服務,包括與港燈(006)電網配合,和採用和記的骨幹網絡。不過,合作詳情未見透露,尤其是推出服務時,雙方要付出的投資額。無論如何,對部份地區的公司或住戶來說,將可獲得額外電訊服務商的選擇權。
筆者對電網傳送電訊服務早有注意,技術發展十數年,但成績普通,主要原因是難以克服電網的干擾,傳送速度因而受到限制。此外,投資額亦非想像中便宜,電力公司一般只注視技術發展,未見重本投資下注。據中電說,電網通訊技術近期出現突破,中電才決定開發該技術云云。
筆者相信,中電投資這項目應比較審慎,因為:一、香港環境特殊,電網通訊是否適合每一地區,實難預料;二、寬頻網絡零售價已跌到低水平,回本期難定;三、合作夥伴長和系本身亦有經營電訊服務,另一小小超(李澤楷)更是香港最主要的寬頻經營商,究竟長和是否願意持續投放資源開發,實成疑問;四、中電數碼Oxygen失敗,中電再開發新電訊業務會必較小心保留,才能向股東交代。
因此,筆者也等候進一步公布詳情,尤其是雙方為顯示誠意所願意投放的投資額。
無論如何,新的固網市場環境,會於明年1月1日開始,競爭將為用戶帶來更便宜更優質的服務。
侯聯貴
電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