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本港掀起一陣炒「生化股」的熱潮,假如是湊湊熱鬧作短線炒賣,也無傷大雅,如果真的相信它們的美好前景而考慮長線投資,則值得認真三思。著名基金經理彼得林治(PeterLynch)的20條投資戒律,其中之一便是避免熱門行業的熱門股,增長低的冷門行業中的好公司,往往是穩定的大贏家,筆者在這方面亦有一點切身體會。
兩年前當美股下挫超過20%正式進入熊市時,筆者將部份資金學習畢菲特的選股方式,作長線投資,當中包括全球最大的生物科技股Amgen和本港的大家樂(341)。
Amgen是目前最成功的生物科技股,經過近20年的努力,其中兩隻醫治癌病和腎病的藥,已能帶來每年超過10億美元的利潤。由於所有藥品都有一段時間的專利保障,具有壟斷的特性,而技術上的優勢保持其競爭力。筆者的買入價雖然已比最高位時回落30%,但PE仍高達53倍。
比較起來,大家樂的前景則平淡得多,近7年來的營業增長都不超過8%,但最大的優點是憑其較佳的服務和質素,力壓其競爭對手,擁有中式快餐的最大市場佔有率。由於被市場忽視,兩年前能以2.80元買入,PE是8.5倍。
兩年過後,Amgen股價回落超過30%,而大家樂卻上升了110%以上。大家樂股價上升的原因,主要是近年租金和成本下降,提高邊際利潤,近半年來,市場追捧二三線實力股,亦是主要原因之一。
以當時8.5倍PE買入大家樂,假如每年盈利增長是5%,若10年後PE是10倍,連同股息,每年便有9%的回報。但投資於Amgen,要得到同樣的回報,則要連續10年以15%增長,而到時的PE假設是30倍。相對之下,當時投資於Amgen風險自然高些,但回報卻可能大致相若。
梁從源
(本欄逢周一刊出)
投資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