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中小學課本向來由新華書店獨家發行,但其壟斷地位正受到挑戰。新疆新華書店在徵訂下學期中小學用書時,被其他書商「搶走」了六百萬冊的定單。新華網昨日也發炮,指摘新華書店壟斷學校課本的發行,令學校和學生買貴書,有必要引進市場競爭機制打破壟斷。
新疆新華書店今年在徵訂秋季學生用書時遭遇一次危機,共失去六百萬冊定單,給其他自行向學校提供課本的書商「搶走」。後來在新疆新聞出版局和教育廳的干預下,新華書店才奪回三百五十多萬冊的定單。
新疆新華書店副總經理孫玉夫稱,該店每年在新疆發行中小學課本、教學輔導用書的總營業額為四億三千萬元人民幣(約四億港元),但利潤只得五百萬元(約四百六十萬港元),是名副其實的微利經營。
據報道,新華書店一般只能給學校百分三的折扣,但其他書商則能將折扣提高到百分三十至五十,這些書商在新華書店的壟斷下,仍能每年在新疆出售約三千七百萬港元的中小學圖書。
新華網昨報道,新疆的學校對新華書店壟斷學生用書發行權頗有怨言,認為是學校和學生「養着」書店,學生沒有選擇輔導用書的自由。
報道並炮轟壟斷經營令學生買貴書,指「從學校、學生的角度來看,打破新華書店的壟斷經營,也有利於他們減輕經濟負擔」。新華書店辯稱,其他書商放棄發行成本高的偏遠地區,成本自然較低;另外,新華書店還擔負着發行政治類、科普類圖書的任務,這兩類圖書一般都虧損,新華書店只能依靠學生用書發行所得來彌補。
新疆教育廳、新聞出版局的官員辯稱,若不管制非法書商、個體書店到學校推銷課本、輔導用書,劣質和盜版圖書將會在校園氾濫成災,對認知和糾錯能力不強的學生危害很大,也會在校園滋生非法經營和腐敗現象,因此目前會繼續支持新華書店的發行,但打破壟斷,引進競爭機制是市場的必然選擇。
新華網/廣州《新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