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新語:ELI教育工作未足夠

投資新語:ELI教育工作未足夠

投資者買賣股票掛鈎票據(ELI)時要知道,ELI是由一份高息定息票據,及一份由買家沽出一份股票期權合約所組成,投資者收取的所謂「無風險」高息收入,並非沒有風險的,主要是因為在收取該部份高息時,投資者需要負上合約責任,就是當相關資產價格與預期出現背馳下,投資者便需要按合約所規定履行責任,因而帶出虧損。如果投資者所購入的票據屬於看跌票據的話,更有可能會把所有本金蝕光。因此,投資者若果只是希望賺取多一點利率的話(尤其是一向不買賣衍生工具的投資者),此類產品絕對不宜沾手。
港交所倉卒推出ELI,雖然已印發了相關的小冊子供投資者索取,以及在過去幾個月曾透過不同機構舉辦相關的講座,但對於一種對大部份投資者完全陌生的工具,真的可以憑幾個講座及一份小冊子,就可以令投資者對該等工具完全掌握嗎?

投資者未了解風險程度
雖然筆者對此問題不敢肯定,但以部份客戶及行家查詢所得之結論,仍有部份投資者以為ELI是低風險的投資項目,明顯地,這類投資產品的教育工作仍未足夠。若任由投資者在市場上亂打亂撞,要推出新產品來建立國際金融中心形象的代價實在太高了,筆者促請有關當局留意這個情況。
另外,港交所在新推出除牌機制的諮詢文件下所造成的「後遺症」,相信不容易在短期內解決,尤其是大部份投資者都醉心於細價股及仙士股之中,一旦在大量投資者拋售而股價急挫後,除散戶投資者可能血本無歸外,部份大戶投資者亦遭受斬倉而出現內傷,對於未入市的散戶投資者來說,這次下跌可以說是帶來危險,亦可以說是帶來機會。相信部份優質的細價股會因獲基金投資者垂青而回升,但亦有部份股份在大戶借勢推高散貨下,股價會出現短暫的升幅。在筆者最近的新作《股市兵法》中,其中包括了不少實例,或可幫助投資者在今次小股災中分辨出股市陷阱及投資機會。
鼎康御泰證券研究部副經理 彭偉新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