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龐大的專業人才正被新加坡、澳洲等國虎視眈眈,千方百計吸納他們到當地工作,而專業人才正逐步取代體力工人,成為中國人出國就業的主力,觸發中國的第三次人才外流危機。國內人力資源專家警告,若置之不理,勢將危及中國高科技產業的發展。
中國之前經歷過兩次人才外流危機。第一次是一九七八年文革結束後,大批青年在恢復高考後湧向外國留學。第二次是九十年代初期的「出國熱」,同樣以留學生為主,主要的流向都是歐美國家及日本。四十萬留學生中,只有不足三分一返國。
中新網昨引述公安部資料顯示,前年有三萬九千名中國公民出國就業,較九九年增逾倍半,但體力工人的增幅僅為二成三,其餘多是技術人才,顯示國內專業技術人才外流速度不斷加快,並正逐步取代勞務人員,成為出國就業的主力,觸發第三次人才流失危機。與以往兩次不同,現時流失的都是中國培養多年的在職專才,且主要前往新加坡及澳洲等地工作。
報道指出,到新加坡任教中文的中國教師人數已佔當地中文教師總數的百分九,即每十名當地中文教師中就差不多有一人來自中國大陸。另外,澳洲政府發布的資料顯示,在過去五年,定居澳州的十五萬五千名技術專才中,來自中國的人數最多,其次是香港、印度及新加坡。由於歐盟、美國等國亦求才若渴,一旦向中國在職專才招手,中國人才外流的速度還會進一步加劇。
除專才流失到外國,隨着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跨國企業近年亦大力推行本地化,大舉聘請國內精英,目前就有二百萬中國專才在國內的外資企業出任管理和技術工作,當中近三成人將轉往世界各地工作,成為跨國流動人才,不會再服務於國內的企業,令人才流失得更快。
國內專家指出,由中國專才出國所引發的第三次人才外流問題,必將嚴重影響國內高科技產業發展,如不及時扭轉局面,中國高科技產業就不能擺脫受制於人的窘境。
中新網/《市場報》/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