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殘片時代的鬼片,吳楚帆常化身科學理性主義代言人:「科學時代,沒有親眼見過,我不相信世界有鬼!」吳楚帆似乎沒有讀過笛卡兒「我思故我在」的老懷疑:「我們肉眼看見的,是否真的存在?」
近來翻閱一些關於視覺與大腦的文章,讀到美國學者對視覺的研究,頗為有趣。研究員設計了一張動畫圖片,圖片上滿布不斷移動的細小藍色點,另外還畫上三點較大的固定黃色點。研究要求受測試者集中看不斷移動的小藍點。結果差不多每個人都發現,黃點好像會閃動,有時出現,有時會消失。研究解釋,圖片中黃色點閃動的原因,是大腦不斷為我們將影像篩選,將不必要的部分略去。這情況平日也會發生,有如「鬼掩眼」。
比對這研究,吳楚帆「親眼看見」的論調便顯得不科學,因為肉眼看見不一定是事實的全部,大腦從中可能做了「手腳」,令我們看不到某些時常存在於這世上的東西。鬼可能是這世界的常客,只是大腦照顧我們感受,怕我們見鬼,所以將恐怖影像「打格仔」;也可能大腦不時跟我們開玩笑,有時把一些影像半遮半掩,使它們神出鬼沒,嚇一嚇我們,就如見鬼。
要是如此,見鬼可能很平常,不是新聞,更不是值得拍的電影題材。見鬼的人,只是大腦太悶,愛開玩笑。這些人不用飲神符水,不用晚晚聲音淒厲吵耳扮鬼叫「見到鬼」,好好檢討自己和大腦的關係,和它多玩智力遊戲,讓大腦有足夠運動,它便不會精力過剩跟你開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