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shTalk:不要「1人球隊」

TrashTalk:不要「1人球隊」

前幾天去看了NikeLeague,覺得很有一些可記下來。
可能年紀大了,當走進修頓,竟有點格格不入。但看着這班年輕人為籃球你爭我奪,心裏也「後生」了。相比起我們學打波時,現今一輩因「早打」關係,無論基本功、BallSense、身形都和我輩相去甚遠;在這樣的條件下,香港下一代實大有可為。

畫虎不成反類犬
可惜的是,只要一踏進場,這批「好波之人」就眼不見為淨;除了自己、籃球、籃框,其餘甚麼也看不見:只因看得NBA太多,誤以為自己既有技術、復有身形,理應效法一眾球星如艾華遜、拜恩等隻手遮天的打球方式。
結果?當然是球隊敗北。然後球星循例投訴隊友「防守意識不夠」,自己已打出百二巴仙水準……諸如此類;責任?當然不在自己身上!

盲目模仿遺害
這現象不健康!但這卻是我看完NikeLeague的感覺。而正因着重單打獨鬥,加上防守鬆散,所以比賽非常「可觀」;亦容易塑造出一些拯救全隊的英雄。
結果就令這些「神話」一直延續下去,愈來愈多的「艾華遜、拜恩」充斥本地籃壇。誠然,這絕非全部,但如再不糾正他們,相信盲目模仿、東施效顰的一定會愈來愈多。
文:仙道彬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