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不難發現,一些即將到期的股證,買入一方已沒有承接,賣出一方則有很多投資者排隊以1仙沽出。這種1仙淨沽的情況屢見不鮮,或許會令投資者感到十分困擾無助。筆者經常被問及,在新的市場規則下,發行商需要為其發行的認股證提供買賣價及維持流通量,然而,發行商是否會在任何情況下提供買賣價?倘若窩輪價格只剩1仙,是否代表發行商一定會以此價買回全數股證?
事實上,發行商也不希望遇上這些情況。試想想,倘若投資者以$0.5買入某認股證,後來市況逆轉,但卻一直未有止蝕,最後只能嘗試以1仙掛出,即使發行商願意以1仙買回,投資者仍要蒙受很大損失。歸根究柢,這或許反映投資者對投資認股證普遍仍缺乏「止蝕」的意識。他們大多以投資正股的長線持有心態去買賣認股證,因而經常出現「贏粒糖、輸間廠」的結果。訂立及嚴守「止蝕」位是買賣波動性投資工具(如認股證)的基本要訣,投資者必須謹記在心。
那麼,1仙淨沽的原因何在?現時第三代自動對盤系統(AMS3)的最低買賣價為1仙,不論是發行商或投資者均不能掛入1仙以下的買賣盤。因此,假若某股證的合理價值為0.5仙,發行商便不能以1仙以下的價格在市場購回股證,結果是1仙掛滿很多賣盤,但卻乏人問津。
在這情況下,投資者可做的,除了是被動地等待正股奇迹地出現大幅回升才脫手外,就是趁股證仍有價值時,盡快透過經紀聯絡有關發行商,要求他們開出一個合理價格購回。由於這交易將會是特別上板,因此價格是可以低於1仙的。
當然,距離到期日時間愈短,股證進入價內的機會也愈低。在某些情況下,股證是完全沒有價值的。例如和黃現價為$60,某和黃認購證的行使價$80,現距離到期日只有2星期,要正股在2星期內升$20,又談何容易!因此,投資者必須清楚,普通股證絕對不是長期持有的工具,倘若預期市況與現實出現分歧,投資者應盡快止蝕離場。
事實上,發行商也會在一些情況下積極地以1仙買回股證的,但並非必然。以往,有些投資者抱着險中求勝的心態,鍾情於投資末日輪,貪其波幅大而回報高。倘若他們以1仙買入某末日輪,只要窩輪稍升至1.1仙,便已取得10%回報,而所承擔的最大風險,亦只是損失買入價1仙。發行商一旦保證在任何時間均以最低1仙購回所有認股證,預計會間接鼓勵更多短線的投機者進行炒買,對整體市場發展並不健康。
筆者認為,近年很多投資者已開始透過不同的途徑去認識認股證的基本特性及投資竅門,而非單純要求短炒貼士,這絕對是可喜的現象。總括來說,投資者在買賣認股證前,必須對相關正股有獨特見解,明白涉及風險,及訂下相關「止蝕」位。由於認股證是屬於波動性高的投資工具,故投資者絕對有需要嚴守「止蝕」位,並提高風險意識。倘若他們能在看錯市的初期及早離場,遇到1仙淨沽的情況便會大大降低。
雷裕武 麥格理證券衍生工具部聯席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