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近期外貿表現波動,繼5月錄得整體出口下跌後,6月則錄得強勁反彈,較去年同期升8%。有經濟師認為,由於本港正經歷結構調整,未來外貿表現仍會較為反覆。由於第2季整體表現較第1季有所改善,展望下半年審慎樂觀。
政府統計處昨日公布6月份對外商品貿易數字,繼5月整體出口錄得負1.8%的跌幅後,6月整體出口貨值為1249億元,較去年同期升8%。其中,6月轉口貨值為1134億元,上升10.4%,而港產品出口貨值為115億元,下跌11%。進口方面,繼5月份錄得2.1%的按年跌幅後,6月份商品進口貨值為1312億元,較去年同期升6%。6月錄得有形貿易逆差64億元,相等於商品進口貨值的4.9%,較去年同期錄得的82億元,相等於商品進口貨值6.6%的貿易逆差為低。
政府發言人指出,區內經濟環境改善、貿易轉活,出口往東亞市場的貨品,大部份均顯著上升。輸往美國及台灣的出口亦見反彈,而輸往歐洲聯盟的出口跌幅則明顯收窄。以上半年計算,本港商品整體出口貨值較去年同期下跌1.6%。只有轉口貨值微升0.2%,而港產品出口貨值則下跌17.7%;商品進口貨值下跌4.2%。
東亞銀行首席經濟師鄧世安表示,本港正經歷結構性經濟轉型,不少貨物均轉往國內出口,令轉口貿易表現較為波動,而期內進口貨物有所回升,則主要由轉口帶動,本地消費依然疲軟。
貿發局首席經濟師梁海國則認為,個別月份或會因個別因素出現波動,但若以季度數字比較,本港外貿基調仍保持一致,轉口貿易持續有所改善,而本地產品出口貨值仍以雙位數字下跌,對下半年本港外貿仍審慎樂觀。
另外,貿發局最近首次為13家日本電子企業安排大型的商貿配對服務,帶領企業參觀港商在國內的廠房,加速撮合兩方合作。日本香港協會主席財前宏表示,日商希望將部份生產工序外判予中國生產,令成本降低10%,這個轉變將誘使更多日本廠商在港設立辦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