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偏在這時候,電影院的主事人突然宣布「想」檢查持三等戲票觀眾的戲票,並「考慮」在兩分鐘後不准他們離場。在這樣的宣布下,持三等票的觀眾自然爭先恐後的想盡快離場。
正當全球各主要經濟體的政府都在千方百計想穩住市場情緒、都在盡力避免觸發股災的時候,香港的財金官員及監管機構卻自導自演了一場不必要的細價股股災,令本地股市更加波動、令大量小投資者蒙受極大的損失。像這種漠視市場情緒、人為地製造恐慌性拋售的建議不僅愚不可及,也是不負責任的,我們強烈譴責在此時作出有關建議的港交所、證監會及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馬時亨先生。
正如我們在昨天的《蘋論》中指出,在人心虛怯時提出整頓市場秩序、提出加強監管市場規則的建議將會增加市場的不明朗因素、加劇投資者爭相走避以至互相踐踏的情況,令市場更加波動。很不幸,港交所高層以至馬時亨先生對這樣簡單的道理都不明白,偏要在港股市況最波動、前景極不明朗的情況下提出相當嚴苛的整頓措施,偏要進一步打擊市場的情緒及信心;在這樣的情況下,投資者自然盡快沽貨以求自保,結果股價不足五角的公司不管質素好壞都成為拋售對象,這樣不是人為的引發股災又是甚麼呢?
借用股市分析最愛用的電影院失火譬喻:近一星期來本地股市就像一家隔壁商店在冒煙的電影院,觀眾已因嗅到煙味而開始離場,不過因為火警的威脅尚遠,大家仍能有秩序的離開;偏偏在這時候,電影院的主事人突然宣布「想」檢查持三等戲票觀眾的戲票,並「考慮」在兩分鐘後不准他們離場。在這樣的宣布下,持三等票的觀眾自然爭先恐後的想盡快離場,結果是電影院的出口秩序大亂,甚至出現互相踐踏的情況。像電影院主事人這樣的宣布,不是愚不可及、不負責任嗎?
除了提出建議的時機不對外,建議本身也有不少問題,例如以股價多少作為除牌的準則就很值得商榷,因為股價多少跟公司的業績、管治、質素並沒有必然關係,例如很多中型或中、小型企業由於沒有受到基金垂青,它們的交投量及股價都可能處於低水平,可它們卻是有不少實際業務、有盈利、有股息的公司;相反一些股價在五角以上的公司卻徒具虛名,既無經營利潤,甚至淪為負資產公司,可這些管治欠佳、業績盈利全無的公司卻能不受影響。像這樣的除牌準則不是大有問題嗎?
我們無法確切知道昨天的細價股股災已造成多少損失或已蒸發多少小投資者的「老本」,我們知道的是,不管怎樣譴責有關方面,這些損失都是無法討回的;但我們還是要譴責港交所、證監會及政府有關部門,因為政策不合時宜,已令港人損失慘重,八萬五房屋目標固然慘痛,昨天的細價股股災同樣觸目驚心,若果特區政府及相關部門不能吸取教訓,不充份考慮政策推出的時機,那未來港人的損失只怕更大。
(圖)昨日的細價股股災,令小股民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