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菜 - 蔡瀾

德國菜 - 蔡瀾

吃西餐,我們對法國菜、意大利菜比較熟悉,西班牙餐也漸漸學會,葡國菜澳門人懂得多。英國呢?沒甚麼吧,除了炸魚和薯仔條。
至於德國菜,我們的誤解也很深,以為只有香腸和鹹豬手而已。
我試過他們的烤乳豬,皮也燒得好,裏面塞滿了桃子和梨之類的水果,很有特色,切成一份份裝進碟中上桌。

一提起烤乳豬,好像德國菜和中國菜拉上了點關係,其實接近的還有燒鵝呢。
Martinsgans也是德國名菜,英名字母中有馬丁,通常這是在聖馬丁日,十一月十一日吃的傳統菜,但當今已不拘了,各家出名餐廳都有不同的馬丁鵝。一般是放進烤爐之前先把蘋果和核桃仁塞進鵝身中,烤出來的皮很脆,水果甜汁和果仁香味混肉中,也是鵝的另一種吃法,改天有機會,一定要拉「鏞記」的甘健成兄去德國試試。
另一種和中國很接近的食材是鯉魚。歐美的菜譜之中很少看到有鯉魚的,一般都是釣上來就扔回湖中,很少去碰它,根本不會燒嘛。
德國人不同,他們把鯉魚煮熟之後淋上醬汁上桌,每一個省份的人醬汁的調配各異,最普遍的是番茄汁。
不過好像不太吃鯉魚的內臟,試過的鯉魚菜肚子都是空空的。中國人吃鯉魚,尤其是潮州人,講究吃牠的精子,卵子次之。
鯉魚菜通稱Karpfen,英國人的c字,德國作k,如次類推,由Karp字可聯想英文的Carp,理解鯉魚之意。
中午吃一道道的菜甚厭煩,簡單一點叫他們一次過的Pichelsteiner,用青葱、豆角、紅蘿蔔、薯仔和豬肉或牛肉熬成清湯。這種連湯連主食的菜,德國人叫它為Eintopf。我們再也不必老點香腸和豬手那麼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