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中,全球經濟學家及糧食專家曾激烈爭論一個關乎人類福祉的中國問題:「誰來養活中國?」不少人相信,隨着人口增長,自產糧食減少,到二○三○年,中國將要進口全球的出口糧食才能養活國人,觸發其他貧窮國家嚴重缺糧。侯天偵的新發現,若能廣泛應用於糧食生產,既大幅提高產量,也減少污染,將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
一九九五年,美國的世界觀察研究所所長布朗博士發表題為「誰來養活中國?」研究報告,引發全球科學家熱烈討論,更有少數人發出「黃禍」警告。
布朗預計,中國人口到了二○三○年將增至十六億,但中國本身生產的糧食,卻因水源不足、過度使用化肥令土壤肥沃度下降等原因,產量將逐年下降,需要從其他產糧國大量進口糧食。屆時中國入口的糧食將是全球所有糧食出口總和,令其他窮國人民無糧可食,而觸發全球糧食危機。
雖然中國官員和學者列舉大量數據反駁布朗的論點,但無法消除外界憂慮。即使中國科學家提出改變糧食基因來增加糧食產量,也因這種技術目前還在實驗階段,估計最快也要十多年後才可實際應用,效果如何還是未知數,因而無法令關注世界糧荒的人釋懷。
若侯天偵的「音波功」在不需化肥、農藥下,能令糧食增產一成以上,不啻是中國甚至是全世界的福音,但其實效仍有待廣泛應用後驗證。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