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為提高上市公司質素,與國際標準看齊,港交所(388)公布持續上市資格及除牌程序的諮詢文件,建議將連續30個交易日上市公司股價低於0.5元,或平均市值低於5000萬元的股份,納入除牌程序,公司須於1個月內向港交所提交解決方案,否則會立即除牌,不設轉往創業板的安排,也不會有措施協助被除牌的投資者。有市場人士形容今次是港交所「動大手術」清除差劣公司,但沒機制去協助小投資者離場,實際對投資者更不利。
港交所給予有關公司1年過渡期,可透過合併股份達致股價0.5元的要求。按港交所統計,本周三收市價低於0.5元的主板股份達386隻,佔總數48%。不少業界人士認為0.5元的門檻過高,部份人士建議應只針對仙股,提出以0.1元為限。是次諮詢期至8月底,若採納建議,最快會於明年首季實施。
證監會昨日發表研究報告,支持訂定除牌機制。對於新建議被指過於嚴苛,港交所行政總裁鄺其志認為見仁見智。他指出,市場關注仙股問題,因為不成熟的投資者以為很化算,忽略公司表現,但國際主要市場對仙股有要求,香港不能偏離太遠,故要引入最低股價規定。
他又認為公司若面臨除牌,投資者有足夠時間決定處理方法,港交所無意另立交易場容納這些股份。
對於有市場人士認為建議的改革太激進,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馬時亨強調現時是諮詢期,政府會聽取各界意見後才作最後決定。被問及下一波要改革的是否金融業時,梁錦松及馬時亨均強調,金融管理局做得很好,不用作大改動。
不過,創業板上市委員會主席羅嘉瑞對建議似乎有保留。他說:「將仙股除牌對投資者更不利,本來股份都有一、兩仙價值,除牌就連一仙都冇埋,香港市場應該大中小公司都有些,而且不應將責任都推在港交所身上。」他估計,在諮詢市場意見後,證監會可能會修改建議。
有「金牌莊家」之稱的前立法會議員詹培忠稱,設0.5元最低股價,同時規定公司向股東確認,不會在按一般授權發行股份時以低於0.5元發行新股,對保障小股東利益有幫助,其實以往四會年代,也有硬性規定股份票面值最少1元,以阻止大股東藉公司肆意發行新股攤薄小股東權益,因法例規定新股發行價不得低於0.2元,故即使74年股災,股價最低也只跌至0.2元,未出現過仙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