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之見:教獵戶轉當農夫

英之見:教獵戶轉當農夫

外圍走勢依然有如無底深潭,恒指輕易又創新低,雖然有不少人會堅持長線大好友本色,但近幾次主要反彈都是由地產股廖化作先鋒,顯示出香港主要藍籌不夠吸引力,短線是信心危機是超賣,但長線也不宜太樂觀。
筆者一向是比較屬意二三線,大部份長期推介也不能幸免於難,這次嚴冬的寒冷程度,老實說是有點出乎意料,雖然筆者是有準備去捱,但人人風險承受程度不同,所以讀者應該因應自己的情況去處理。對於一些長期推介股份跌勢之急,是非常抱歉,不過筆者並不改變看法,如果仍有能耐應該繼續持有,入市則宜跟潮流優先考慮有息派股份。
股評一向比較死板,不過近期見較多以比喻作例的文章,恰巧筆者一位朋友在引述自己的轉變時,用了一個有趣的比喻。這位朋友以往集中火力在波幅大的股份及認股證,通常在二三日內以10%定勝負,這種方法猶如打獵,既有機會捕得獵物,又有可能遍體鱗傷,過程相當有刺激感,非常快速便見成敗。

本地文化傾向投機
這位朋友最近轉而向「實力股」入手,則有如轉為農夫,要默默靜待業績期收成,不過代為耕種的是上市公司管理層。他自言在修心養性過程中,亦要面對頗大的心理調節。可惜農夫往往要面對不少天災,心血盡毀的機會未必比獵戶為低,當然成敗是相當視乎技術。
香港投資者一向以獵戶心態為主,止蝕位如此流行,除了是風險控制,也是市場心態所趨。套用另一位行家的話,筆者是相信股票,所做工夫有如教導獵戶轉當農夫,現時遇到挫折當然十分可惜,更可惜是不少人已打算回頭當獵戶,寧願去冒高風險賭博性投機,是有點前功盡廢的味道(其實筆者也不時提供指明是投機的建議,另外筆者朋友原先是自比山賊)。
電郵:[email protected]
黃國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