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為照顧失學及失業青少年而設,耗資四億元的「青少年見習就業計劃」正式展開,昨日於灣仔會展中心舉行的培訓職位空缺博覽會,共吸引五千三百多名青年進場,其中不少是「雙失」青年。大部份求職青年坦言,在學歷及經驗有限下,只敢申請月薪較低職位;部份求職者更貪圖舒適,「專攻」文員或美容等工作;反而全場薪金最高、月入九千七百多元的社會福利員空缺,竟不及低薪工作搶手。 記者:翁煜雄、蔡建豪
財政司司長梁錦松昨於開幕禮中,以十六字真言鼓勵青年求職應「擁抱轉變、立志全球、敢愛敢闖、輕視得失」。他又呼籲青少年不應追求舒適工作,否則會失去鬥志:「我自己都有親身感受。」而職業無分貴賤,應該爭取學習機會,及放眼內地甚至全球,不要計較短期回報得失。
就業博覽會昨晨未開始已有四百多人輪候,全日共吸引五千三百多人進場,部份青少年更有父母陪伴到場。會場展出該計劃至今收集得的三千七百個職位的其中一千多個空缺,共有二千七百人即場交表申請職位。
職位空缺分別來自旅遊、資訊科技、文職、家居服務、技術員及金融等界別,月薪最低四千元。大部份文員職位要求較低,金融銀行界銷售員職位普遍月薪介乎七千至八千元,全場最高薪職位來自一間社區服務團體聘請的合約福利工作員,月薪接近九千八百元。
昨日的求職者多為雙失青年,不少人曾修讀政府近年大力鼓吹的展翅及毅進計劃,但畢業後繼續失業。二十四歲的陳先生說:「展翅都無用,搵過五十份工都無人請,好大挫折感!」二十一歲羅先生慨歎曾報讀毅進計劃亦無助搵工:「我唔想返大陸做嘢,無親無故!咩放眼世界呀,香港都搵唔到工啦!」他坦言,只敢申請月薪四千多元的空缺:「嗰份九千幾蚊嘅福利員,人哋一定要好高學歷啦,我無信心呀!」
求職青年亦不乏衣着前衞者,不少美少女聯群結伴到場,希望覓得較舒適的時裝售貨員及美容師職位,即使月薪只有四、五千元亦不介懷。亦有青少年表明厭倦了天天睡覺的生涯,希望求得一份低薪文員職位,總比無所事事好。
勞工處處長陳甘美華表示,有信心吸引更多僱主提供空缺,料稍後可突破五千個職位的目標。僱主每聘請一名參加者,可獲政府提供二千元津貼。她認為,計劃對象是無工作經驗及技能的年輕人,不會對在職人士構成直接競爭,參與計劃的僱主亦須承諾,不能以學員取代現職員工。該處亦會派員跟進每個個案。
香港總商會總裁翁以登指出,大企業可為計劃提供一些空缺,但中小型企業就難以參與。他又預計本港失業率短期仍會上升,惟可望於農曆新年好轉。
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鍾劍華指出,本港年輕人求職只講求工作性質舒適的心態,過去亦曾於經濟富裕國家出現。他解釋,在今日經濟逆境中,生於安逸的年輕一代實難於社會上找到立足點,建立工作生涯,形成自我期許低,轉而求職要求亦降低。
他表示,在學歷較低一群以外,大學畢業生亦正面對「冇個人事業前景的就業遠景」境況,在經濟未見復甦下,港府實宜於教育方面,致力提升人口的爭勝質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