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市場普遍預期,今年下半年全球經濟將會復甦。然而,踏進7月,經濟還未有明顯改善,投資者可能因而感到迷惘。無論是基金公司或投資顧問,主流的看法是,未來日子,亞洲市場可被看高一線。聽聽他們的分析及建議,應有助投資者重新部署下半年的投資。
任何時候,投資市場也存在着「危」與「機」,若要從中獲利,就必須首先認清當前的「危」、「機」所在。亨達投資研究聯席董事黃敏碩指出投資者要面對的「危」:「首先美國與中東方面的政局未完全明朗,而且美元滙價下滑亦對美國造成影響。未來市況還要看美國企業帳目問題的惡化程度,以及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復甦步伐。」
他補充,投資者還要留意新興市場的改革進展,例如南美及中國的經濟改革會否轉好。黃敏碩認為,美市應趨穩定,但不可太樂觀,投資者宜穩中求進,另基於美國息率有機會調高,利淡因素很低。
至於利好因素,黃敏碩表示,這要視乎資金流向及加息的確認時間。選擇基金類別時,他建議:「投資者可考慮尋求絕對回報的基金,例如對沖基金及共享利潤基金,這些都有保留價值,可佔投資組合25%或以上。價值型基金亦可作為核心持有項目。」
「地區方面,可看好亞洲地區基金,但須為內需主導型,例如中國、泰國及東協基金,因為這些地區不會像台灣及韓國般,極受出口影響。此外,商品主題型基金,如天然資源及能源基金亦可被看好。」他續說。
另一位投資顧問,柏斯理財董事莊漢輝亦認為,亞洲市場可被看高一線。「美國的復甦較預期慢,相信下半年不會加息,股市將穩定發展。雖然現時美市已超賣,但作為審慎的投資者,暫宜避開美元資產。」
他續說:「原因之一是美元轉弱,資金流向歐洲及亞洲,而歐洲已發展成熟,回報有限,反觀亞洲多新興市場,成本較平,例如中國和南韓便可看高一線。穩中求勝的投資者,可考慮亞洲債券基金及亞洲區新興市場基金。」
如果投資者想平衡風險,莊漢輝認為,對沖基金可作為考慮之列;若然願意承受風險,進取型投資者則可選擇黃金基金,雖然此類基金在過去1年已升值一倍,但早前曾回落,估計仍有上升空間。
記者:袁國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