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美國這樣一個資本主義最為成熟的市場,法治嚴謹,官員的清廉也幾乎無可置疑,尚且出現這麼多的企業假帳及逃稅醜聞,那麼在中國大陸,一個新興的資本主義市場,官員與整個社會都貪污舞弊成風,對企業的監督、管理更是受金錢關係與人際關係的「關係學」所左右,於是企業的瞬間冒起、瞬間毀滅、富豪的忽起忽落,就更是無法捉摸了。
最近,由於總理朱鎔基表示要嚴查民企與高收入人士偷漏稅的行為,於是由電影紅星而搖身變為億萬富婆的劉曉慶,就被拘捕而關在秦城監獄中了。接着,在香港上市的「歐亞農業」的主席楊斌又盛傳因偷漏稅而遭調查,雖未證實,卻已使歐亞股價大幅下挫,而楊斌卻至今未露面澄清。
在福布斯公布的去年度中國十大富豪中,楊斌名列第二。他的個人財富從九十年代開始的短短十年間,從一億迅速膨脹到七十五億,速度之快可以說傲視全球。靠的是甚麼?單單根據公司的年報,以瀋陽為基地的歐亞農業,二○○○年度的農業稅是六千七百萬人民幣,到二○○一年,竟大幅減少百分之九十八,僅交一百二十七萬人民幣。這家公司是如何取得這麼大量的稅務優惠的?我們能排除政商關係所起的作用嗎?
筆者有一位在大陸成長、近十多年並從事在大陸的商貿活動的朋友,他對筆者說,在大陸營商,成功的人士幾乎沒有一個人是不採取逃漏稅手段的。有的公司的會計員,甚至與稅務人員互相勾結,在稅務人員的指導下做假帳。當然,稅務人員也從中得到好處。
這位朋友甚至說,如果在大陸老老實實營商,乾乾淨淨地報稅,不但要負擔沉重、複雜的各項稅費,而且會成為稅局與政府各部門濫收稅費、予取予攜的「肥肉」,使老實人窮於應付。
因此,勾結官府、賄賂、逃漏稅,也就成為在大陸營商的必殺技。也因此,中國大陸富豪的汰舊換新率,可說世界最高。農民企業家禹作敏,首富牟其中,新疆富婆熱比婭,都忽起忽落,而且不是輸光了破產了事,而是還要坐監牢。
特區政府鼓勵香港人北上創業,也確實有不少人蠢蠢欲動。然而,一位過來人對筆者說,論政府與社會的人際關係,論對大陸的政治文化的熟習與「吃透」,香港人怎能同大陸新興的民間企業競爭?而當中央一刀砍下來時(比如要嚴查逃漏稅了),大陸民企大多數還能躲過這一刀,而少數民企與北上創業人士恐怕要遭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