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報章周二披露,喬治布殊政府經過五年努力後,對於與伊朗總統哈塔米及其改革派合力推動伊朗改革已不存希望,現決定改變政策,轉而直接向伊朗民眾宣揚民主。
伊朗、伊拉克及北韓在今年初同被美國總統喬治布殊列為「邪惡軸心」。《華盛頓郵報》報道,美國政府經過「深入檢討」,研究應否對伊朗採取較強硬的路線後,決定改變五年來設法與哈塔米合力推動伊朗改革的「交往」政策(engagement)。
美國一名高官透露,喬治布殊和其外交政策顧問均認為,哈塔米政府在改革伊朗社會方面「太軟弱、效率低、且不認真兌現承諾」,因此決定「與伊朗人民的期望相結合,我們不會要改革派對強硬派那種派系政治」。
喬治布殊本月中旬發表聲明,公開支持伊朗學生反對政府,指「伊朗並非經由民選產生的真正統治者,沒有聆聽他們的聲音」。
美國與伊朗自七九年美國大使館挾持人質事件後,一直斷交至今。美國自九七年哈塔米上台後放棄「雙重圍堵」(dualcontainment,既圍堵伊朗又圍堵伊拉克)的政策尋求伊朗正式對話,一些伊朗改革派也要求兩國重新對話,但受到伊朗保守派,包括精神領袖哈梅內伊反對。
伊美關係近日有轉趨緊張迹像。哈塔米周二抨擊美國,指反恐戰爭將世界推上「可怕」戰爭道路。國防部長周二揚言,一旦遭美國攻擊,伊朗能迅速而有力地反擊。
此外,哈塔米雖然面對國內強大壓力,但表明不會主動辭職。他說:「只要國家還需要我,我仍希望為國效力。」
綜合外電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