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不是行政主導 是「票多氣粗」 - 盧峯

蘋論:不是行政主導 是「票多氣粗」 - 盧峯

更何況香港社會不會因為政治領導層換了班而停下來,新任的主要官員必須就各種新的舊的政策問題作回應或提出可能的解決辦法。

「財大氣粗」是很多暴發戶的特點,這些忽然富貴的人都愛擺出一副目空一切的樣子,不把其他人放在眼內。想不到原來不僅一般的暴發戶有這樣的嘴臉,政治暴發戶同樣氣燄逼人、同樣不把其他人包括他的同僚放在眼裏。自由黨主席兼新任行政會議成員田北俊先生昨天不就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訓斥一眾新任問責高官不要胡亂提出新政策建議嗎?

違反政治倫理
我們不知道田北俊先生是否想成為新班子的「黨鞭」,負責控制整個新班子的言論及施政方針,也不知道在高官問責制下有沒有這樣的設計;但田先生這樣高調批評同僚的做法不僅違反一般政治倫理,更會削弱主要官員以至整個高官問責制的權威及公信力。難道田先生認為由於他手握一定的立法會票源,因此地位比問責官員還要高,可以隨便教訓人家嗎?
應該看到,很多主要官員都是新面孔,他們對所掌管的政策自然有一定的看法。讓他們在上任之初、政策還未定型前提出這些看法不僅可以令公眾更了解他們的政策取向,有關官員也可以從有關建議的討論中了解民意的取向、了解政策要爭取支持的難度。也就是說,新任官員提出個人建議的做法其實是個雙向了解的過程。若果事事都要行政會議拍板後再討論、再推銷,那不僅令公眾無法了解新任主要官員的取向,更不能在政策醞釀階段就作出回應或反建議;這樣的政治溝通過程不是太封閉、太不暢通了嗎?這樣的政策制訂過程不是更容易出錯嗎?
更何況香港社會不會因為政治領導層換了班而停下來,新任的主要官員必須就各種新的舊的政策問題作回應或提出可能的解決辦法。若果他們連這個也不能做,又或只能在行政會議拍板後才能就政策發言,那這些主要官員還能算是盡職負責嗎?

協作出現分歧
我們不知道特首董建華先生在邀請田北俊先生「入閣」時有沒有跟他說清楚新的問責制將如何運作,也許甚至連董先生也未必知道這個新的管治同盟將如何運作。現實的情況是,新班子的成員連如何合作、如何共同協作也有很大的分歧,有的成員如田先生甚至不惜公開批評同僚「偷步」推動政策。若果這樣的分歧不能解決或進一步惡化,這個班子不單沒法衷誠合作,更可能演變成各自為政甚至互拖後腿的局面。
(圖)田北俊昨日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訓斥一眾新任問責高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