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不景 消費力減 追求個性<br>mix&match青年至in時裝

經濟不景 消費力減 追求個性
mix&match青年至in時裝

二十多歲的Pinky,以五十多元的小背心襯以七千多元的鑽石手鏈,平日都會以名牌LV或Prada手袋配襯簡單的衣着。「只要襯得好睇,唔一定要全身名牌咁老套!」有名牌時裝店表示,本港經濟不景下,愈來愈多年輕人會以一至兩件的貴價名牌衫配襯較廉宜的服飾;時裝設計師則認為,mix&match已是時裝潮流大勢所趨。 記者:簡慧茵、翁煜雄

售賣名牌時裝的JoyceBoutique董事總經理馬美儀表示,現時年輕人不會盲目追求全身穿着名牌服飾,但這並不代表穿衣隨便。他們仍會追捧一些有獨特設計的名牌服裝,例如一件簡單的T恤配襯Dolce&Gabbana牛仔褲等,以凸顯個人的配搭品味。

買手:係代表時尚
馬美儀認為,這種mix&match打扮除了是全球的穿衣趨勢外,與經濟不景都有關係,不少人在裁員失業的陰霾影響下,自然會減低購買名牌時裝的意欲。
西武百貨負責購買年輕人服裝的Co-ed買手劉小姐稱,現時年輕人愈來愈懂得配襯之道,不會從頭到腳均是名牌衣着。由於外國不少明星出席一些電視頒獎典禮時會穿着名牌上衣配襯有型牛仔褲,因而成為一個廣泛潮流。「𠵱家着住條靚嘅牛仔褲已經唔係代表平,而係代表時尚!」她又認為,雖然這是潮流所在,但也與經濟有關,「經濟差咗,預嚟買衫嘅錢少咗,自然會只係買一、兩件特別貴嘅用嚟配襯,又可以畀人好in嘅感覺!」

鄧達智:充滿自信
時裝設計師鄧達智表示,簡樸的mix&match穿衣潮流在法國巴黎等地已流行多年,本港不少名媛早已作出這種打扮,惟這種趨勢愈來愈普及,不少年輕人會以名牌手袋配襯簡單服飾。他強調,這些打扮反映穿衣者,十分注重配搭的效果及充滿自信心。
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何國良表示,港人一向堅信名牌等如「好嘢」的理念,但全身着滿名牌只會給人「冇用腦」及「cheap」的印象;為了表示自己懂得買「好嘢」、「in」及有個人風格,所以會用少量名牌產品以顯示本身的獨特。「有時候只要個眼鏡有粒名牌螺絲已經好夠!」
何國良指出,本港向來缺乏自己的穿衣文化,一直只會跟隨及抄襲歐洲及日本等地的時裝潮流,主要因為沒有街頭文化支持。「人哋先有hiphop文化、街頭文化,之後再被時裝界吞噬成為時裝文化,但係香港從來冇咁嘅情況出現!」他認為,歸根究柢是本地主流文化不容許年輕人尋找自己的身份及價值,「一班着成一模一樣嘅後生仔喺街度行,就會畀人覺得係三五成群嘅搞事分子!」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