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洋行股帳目潛風險

四大洋行股帳目潛風險

【本報訊】針對美國企業相繼出現會計醜聞,美林證券最近亦對本港4家綜合企業(俗稱洋行股)所採用的會計制度進行研究。據研究報告顯示,太古(019)、九龍倉(004)於物業投資上面對的潛在風險較大;利豐(494)則較受商譽入帳的方式所影響;和黃(013)則因較多利用聯屬或攤佔共同實體方式進行投資,故這方面的潛在風險則較高。

針對企業會計帳目問題,美林最近便為本地洋行股作出研究,評估其會計帳目潛在風險,或當本地會計標準進一步收緊,對洋行股的影響性。
美林在研究時選出七項投資者應關注的帳目分類(見表)作研究對象。物業投資方面,報告指出,本地企業一向以市場價格方式評估其物業投資價值,除了近幾年物業價格有下調外,一般而言物業評估後均會出現升值,並反映於企業帳面值上,這種入帳準則的好處是令企業負債比率較低。

九倉太古物業投資高
惟現時國際會計標準已建議,物業投資估值出現的波動需反映於收支損益表上,若香港亦採用有關標準,於現時波動的地產市道下,本地洋行股的表現便會有較大波幅。當中,太古及九倉資產中,約64.3%及64.6%為投資物業,所受影響便會較大。

和黃聯營投資風險大
證券投資方面,和黃的潛在風險大,其約25%資產值便來自這方面(主要為其持有的Vodafone及德國電訊股份),惟美林指和黃亦已對其投資作出撥備,故此風險只維持於中等水平。此外,和黃亦較多採用聯營企業、攤佔其同實體等方式,避免將投資項目債項亦計算入集團帳目內;另亦有採用營業租約等方式進行財務融資計劃,報告指出,有關入帳方式並不代表企業有意隱瞞帳目,但投資者亦應了解。至於商譽計算方式,美林指對積極透過收購以壯大業務的企業有較大影響,利豐便是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