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連串的大企業會計醜聞案,在美國輿論界引起了一個話題,資本主義會不會最終毀在資本家手中?
過去,馬克思主義說資本家為資本主義製造了掘墓人——這掘墓人就是工人階級。但二十世紀的歷史證明資本主義沒有被掘墓人埋葬,反而成了與共產主義鬥爭的贏家。社會主義運動沒有把資本主義打垮,各種禁運與關稅壁壘也鬥不過自由貿易,自由競爭的大潮流,甚至恐怖分子所發動的致命攻擊,也沒有阻止資本主義的全球化趨勢。
然而,一家一家美國企業發生的醜聞案,對美元美股的挫傷,更甚於「九一一」襲擊。最近的調查顯示,美國的所有受訪者認為企業會計醜聞,對經濟影響嚴重,百分之六十二的受訪者更認為十分嚴重。
美國總統布殊在兩周前提出一連串打擊違法企業的新措施,但隨後,布殊與副總統切尼均被揭發在九十年代分別涉嫌捲入企業醜聞;布殊在任職哈肯(Harken)能源公司董事期間,涉嫌因事前獲悉公司財政有問題,而提前出售手上所有哈肯的股票;切尼則被指在哈利伯頓(Halliburton)石油公司擔任主席兼行政總裁期間,熟知和縱容公司造假帳。連總統、副總統都有企業醜聞的污點,難怪民調中百分之四十八的受訪者認為國家走錯路了。
對資本家來說,利潤是衡量成就的唯一標準。在證券市場上市的公司,為了誘使投資人士買它的股票,就要不計一切追求利潤,即使造假帳以歉騙投資人士,也在所不惜。
為了防止出現這種情況,美國國會在一九三三年和三四年通過證券交易法,並成立「證券交易委員會」去負責執行法規。這套制度要求企業透明化,公司的任何決策,都要向證交會報告並予以公布。此外,規定公司要由三根支柱建立:設立監督管理層的董事會;由獨立於公司之外的會計師確認帳務數字正確;政府官員督導這些法規執行。
然而,雖然理論上董事會成員由股東推選,但多數董事會成員都是「點頭先生」,通常行政總裁在董事會有極大影響力。董事與行政總裁更往往因為有公司股票在手,而會縱容公司做出一些有利股價上升的事。會計師審核公司,但誰又審核會計師呢?一九三三年,會計師卡特回答國會議員時說,確保帳務無誤是「憑我們的良心」。但良心與利益發生天人交戰之時,連串會計醜聞被證明勝利者是利益而不是良心。
會計醜聞確實動搖了投資者的信心。這是美國股滙連日下跌的根本原因——儘管美國其他經濟數據尚算良好。
然而,一些急功近利的資本家會不會摧毀資本主義呢?筆者相信大概不會。因為資本主義制度有一套自我改正的系統,而資本家要喚回投資者信心的慾望,應可挽救資本主義,使它不致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