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戾氣變成炸彈 - 麥飛

當戾氣變成炸彈 - 麥飛

香港,表面看來很寧靜。事實上,到處都是隨時爆炸的炸彈,比越南的地雷還多。
看看新聞,五十多名油漆工人的,本來是追討欠薪,最後卻釀成暴力衝突。政府或把這事當作普通勞資糾紛處理,沒有正視一個很嚴重的社會問題:每個香港人心中,都暗藏着一個炸彈,隨時爆炸,甚至演變成更多暴力衝突。
這個炸彈,由戾氣一點一滴累積而成。政府以為香港人是「順民」,胡作妄為,令社會戾氣升溫。簡單如大加罰款狂捉垃圾蟲,在此失業率高企之際,一個失業人士被罰六百大元,有何感受?結果是釀成大量執法人員與市民衝突。清潔香港大原則絕無錯,錯在推不逢時,還要大加罰款,由好事變成擾民。再如推行部長制,政府一面喊窮,希望檢討一千幾百的綜援,一面超高薪聘請「老友」當官,還是一班「未夠班」的雜牌軍!更以幾億元養米奇老鼠,沒收入靠綜援度日的人看在眼裏,又有何感受?
香港人「搵食」至上,反恐法不傷身,可以不理。可是今天失業無補償兼無人理,死命工作無糧出,還要供負資產樓供強積金,才是真正引爆炸彈的原因。
戾氣本來可以紓緩,只要多讓市民提意見,切實幫助失業人士,減少擾民政策。董建華反其道而行,將反映市民聲音的議會逐個焗死,還將立法會反對聲音招攬成利益集團,大搞「政治小圈子」,市民只感到被孤立了,更加無助。有冤無路訴,戾氣漸漸變成炸彈。
社會反對意見多,不代表不祥和;當社會變得異常寧靜,才是最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