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在前總統蘇哈圖下台後,已逐步取消一些歧視華人的規定與法例,但歧視依然存在。新一代受過教育的華人力爭平權,但難望在短期內盡廢所有歧視華人法例。
印尼華裔被指操控全國八成財富,向來受到印尼本土人士嫉妒。印尼政府的排華政策更由來已久,歧視華人的法例部份可追溯至荷蘭殖民時期,部份始於前總統蘇哈圖執政時期。
華裔商人蘇利安諾回憶說,在蘇哈圖時代,必須賄賂官員才能售賣中國傳統物品如大紅燈籠、醒獅裝備等。華裔律師弗蘭斯也說,華裔與政府官員打交道,由申領只有華裔才被規定要有的國籍證,以至替子女申請學校或申領護照等,都要給官員一些甜頭,才能順利進行,「印尼政府待華裔如三等公民」。
雖然蘇哈圖下台後,官員向華裔收賄的情況已有改善,但專研華裔問題的大學教授貢多莫諾也說:「歧視仍相當明顯,尤其是在低層部門。」
大部份華裔對低人一等的身份似已認命,但受過教育的年輕一輩不甘受欺,近年積極爭取政府撤銷約六十條直接或間接歧視華裔的法例;反歧視組織與華裔國會議員也在草擬新的公民法,希望明年初提交國會。
不過,雖然總統梅加瓦蒂對華裔相當同情,但由於大選將於二○○四年舉行,相信政府不會在選前冒險得罪激進回教政黨,廢除排華法例。
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