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硬上弓已成常規

霸王硬上弓已成常規

時事評論員 吳志森

特區問責班子成立不到一個月,接連處理兩宗重大爭議的政策,都大傷元氣收場。公務員減薪和反恐條例,雖由不同問責官員負責,但其行事方式和政治效果,都極相似:首先是定下時間表,然後霸王硬上弓,但卻準備不足,官員既狼狽,又進退失據。
在目前立法會的組成和政治生態下,官方得到最後勝利,但卻損害形象,也不得民心,又與立法會的關係進一步惡化。令人憂慮的是,遇有重大爭論的政策或法例,例如《基本法》二十三條的制訂,政府會食髓知味,這種快刀斬亂麻的模式,相信會成為常規。
立法減薪定於七月中旬立會休會前通過,這是高層下達的死令。於是高官四出游說,說如果不減薪財赤就會進一步惡化,來年難免加稅加費,公務員會由公僕變成公敵,用盡一切煽動民意迫公務員就範。可笑的是,減薪省下來的錢只有十五億,對六百億財赤遠遠無補於事,來年加費、加稅、開徵新稅仍無可避免。
反恐法也是立會休會前一定要通過,否則就是對不起祖國、對不起美國、對不起聯合國。這項影響港人公民權利的法律,由提出到通過只有短短幾個月時間,連諮詢市民的姿態都不擺一擺。「亂拋垃圾,罰款六百」的宣傳鋪天蓋地,深入民心,但如此重大的反恐法,丁點兒宣傳也沒有。普通市民對條例內容不甚了了,連舉手如儀的保皇議員也是不知所云。如果說減薪法案與財政支出有關,有急的「理由」,反恐法究竟急些甚麼?

官員準備不足
減薪法案,政府對公務員的抗爭力度明顯估計不足。政府以為民意站在他們的一邊,由董建華,到曾蔭權、梁錦松、王永平,都表現得異常強硬,對工會的其他提議統統打為抗拒減薪,想都不想就斷然拒絕。公務員上街前夕,有關官員的言論更是火上油。數萬公務員上街後,官員又按捺不住說怪話,甚麼上完街也要回到工作崗位,僱傭裂痕更難彌補。
反恐法的狼狽程度更嚴重。由於時間倉卒,草案漏洞百出,民主派議員猛烈炮轟,政府也不得不修修補補。由官員親自撰寫劇本,一步步教導保皇議員如何投票,也因為排演不足,臨門失準,結果連政府的修訂也保不住,淪為國際笑話。
更荒謬的是,主事官員竟老羞成怒,指摘議員保皇不力,未有盡責。這種爭功諉過的卸責作風,連保皇議員也難嚥下氣,公開反唇相稽。問責制下的所謂執政聯盟,基礎原來只築在沙堆上,毫不穩固。
問責制的精粹,就是所有官員只有一個老闆,統統要向特首負責,層峯一聲令下,官員為了完成任務,不顧後果,全力以赴,這種強硬作風,相信陸續有來。《基本法》二十三條要盡快制訂,連中央都開了口,任務又升了一個層次,另一場風暴,已經撲面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