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近期反覆向下,上周五杜指更急挫近400點,又是「假帳目」闖的禍。一間接一間的大企業不斷被發現報大營業額或報大盈利,遭刑事調查,投資者信心瀕臨崩潰,資金豈不外流?自安然帳目醜聞發生後,至今已無人敢肯定哪間美國企業沒有帳目問題,美國總統布殊與聯儲局局長格林斯潘同聲譴責造假帳者,布殊並信誓旦旦地要修改法例嚴懲,但股市仍照樣急跌,因為無論新法例有效與否,都不能解決現時的信心危機,修例對已發生或未揭發的假帳事件均無法補救。
大家有否想過現時的信心危機根源在哪裏,為何人們無法辨別好與壞的公司呢?按常理,不可能每間公司都造假帳,但似乎現時投資者對任何有關傳聞與消息都作相同反應,一律以假帳視之,但從部份「造假帳」公司隨後發表的資料分析,實際上有灰色地帶,不能全部列作假帳,事實上,投資者對帳目問題已至杯弓蛇影的階段。
會計界一直有採用「創意會計」(creativeaccounting)以達粉飾帳目之功能,並在合乎法律及會計守則下進行,縱有不道德之處,但並無違規,一些有爭議性的灰色地帶,亦不一定違法,但現時投資者與傳媒似乎都不作分類,或根本沒有這個意識,所有存疑的帳目都被視為詐騙(fraud)行為。試想,會有哪間企業未曾採用過「創意會計」呢?若美國政府不教育投資者作出適當之分辨,肯定將有更多大企業出現「假帳」問題。
立法改善不恰當的會計制度及加重詐騙行為的罰則是必須的,但惟有讓公眾明白如何分辨「創意會計」與「詐騙會計」才可解決信心危機。
(本欄逢周一刊出)
冠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