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岸然
當失業率去到近七點七,眼看遲早到達兩位數時,大家除了唉聲歎氣外,應切實考慮要求特首與高官負社會失敗的責任,鞠身下台,否則人民就有權上街示威,提出更換無能領導人的要求。大家不這樣做,香港會出現悲劇下場,我們無一幸免。
對,是推翻政府,這不是革命,而是要求無領導能力的董建華,及他的心愛馬仔梁錦松下台,更換新的領導層,為香港帶來新氣象!這是拯救一個社會的不二法門,就算換上的新領導與董建華一樣平庸,總是新面孔,會為社會帶來新的衝勁與希望;為社會帶來「止跌回升」的勢頭與開始。這是筆者大半年前的善良願望,可惜一涉及政治利益,這個根本符合左、中、右;上、中、下;資本家與小市民利益的願望,無影無蹤。
今天人人都在罵政府,民主派固然要對着幹地批評,大小報刊,電視電台的取向,亦無法不針對政府的施政。有意扮演挺董角色的電視台,收視勁跌。近來有報刊與港府高層打好關係,言論略有轉向,這個政府的所作所為,實在讚不下手,硬是要讚,只落得與《文匯》、《大公》一樣的結果,銷量一兩萬的下場。
就連民建聯與工聯會,對政府也只能大罵卻又要大幫忙,醜態盡露。這也沒有辦法,不罵就是不為小市民請命,不為那百分之十的選民消消氣,下次選舉就難過了。
但罵管罵,罵是潮流,怨是風氣,當罵與不罵社會皆一路消沉下去時,罵就不是一種建設性,而只是交差。當罵極也無法改變時,有機會罵與批評的人,就要進一步面對一個問題,這就是應否要求董建華下台,香港要另外搵一個領導人。
一旦面對這個敏感議題,可笑的是無論表面多正義,罵政府罵得多兇的人都會馬上收聲,不表態,只迴避。迴避的藉口很多,而且十分可笑。政客就更加,政府不行時,政敵就有責任帶領群眾將之推倒。可憐我們的民主黨連做反對黨也怕,可不光明正大,要定位在甚麼「在野」黨。
民主黨可能有少少遠見,香港人無可能再忍受董建華的無能領導,不死不活地再等五年,民主黨不領導,總有人領導,又也許根本不必有人領導,六六年一個無名無姓的小市民站出來抗議加價,就引發騷亂,民主黨是預防要負上搞亂香港的責任。
政客還政客,有機會揸筆發表政見的學者,文人,評論員等人,都要面對一個不應再迴避的議題,這也是憂港愛港者應有的責任,就是用理性公平的討論,要求董建華下台。若不成,就鼓吹煽動小市民齊齊上街,以人民力量迫董建華下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