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論如何:無處不在的王國令人不安 - 毛孟靜

毛論如何:無處不在的王國令人不安 - 毛孟靜

本來就已有人說,香港是「李氏天下」。李嘉誠的王國最近更推出生化科技項目、宣布投資中銀,兼入股亞視。那份興致勃勃,為懨懨打瞌睡的香港經濟,果然帶來了生氣,且可提供新職位,大家似乎是應該拍手掌的。

可是,香港人在李氏王國下討生活,要擔心國王不知幾時會棄冠而去,隨時一句「撤退資金」可以嚇得政府也惶惶然。這種日子,也真過得戰戰兢兢了些。

資本主義單一化
香港沒有反壟斷法。說壟斷,通常着眼於一個行業,有沒有以本傷人,使出「掠奪性價格」(PredatoryPricing)手法,造成不公平競爭。雖然,商業社會的競爭,除了明碼實價,也講究人脈關係、名堂招牌。不能說李氏王國壟斷了香港經濟,因為技術上不知從何計起,但李氏對這個城市經濟的影響力,大家心裏有數。有主婦去電電台「鋒煙」節目說,李嘉誠已有超市、已有電台,還要買電視。
何止超市電台、由地產數起,數至手電,一張李氏品牌目錄,在此不贅。現實是,香港既然襲用資本主義,基本以資本為本,要投資新項目,只要沒犯哪條法就好。但資本主義原該帶來多元繽紛,香港卻愈來愈走向單一化。這個走勢,多得董建華政府一邊輕賤法治,一邊擁抱「商人治港」心態,與巨富們拍膊頭實踐朋黨主義。
自由經濟中,如果其他的管不着,已持有新城電台的長和系要入股亞視,因為涉及跨媒體持有,政府是管得着的。可是,李氏還剛宣布是項入股,政府已經表態,擺明可豁免的成數高。根據電訊條例,電台牌照的持有人本已列為「不符資格人士」,不能擁有電視牌照,需要申請豁免。政府的說法是,在審核時會考慮讓觀眾「有多元化選擇、市場開放及引入競爭」。
除了已在香港打穩江山的傳統外資,希望仍有新的外資來與李氏王國競爭。但除了資本,李氏其他的包括政治上的影響力,確儼然是香港超人。

間接的影響力,且涉及傳媒。眾所周知,媒介的生存主要有賴廣告,希望本文不會對本報造成任何廣告壓力。
話說回來,本人作為觀眾,首先同意李氏入股亞視暫不過三分一,但或就有助提升本地電視質素的競爭,多個選擇,因為是李嘉誠,財雄勢厚花得起。但若依此豁免,也因為是李嘉誠呢,再順應他的財雄,迎合他的勢厚,大氣電波更涉意識形態,進一步讓我們覺得到,人家也看得見。
外商到底怎麼看,市民不知道,小市民不是大投資者,但也懂得不想把所有的蛋都放進一個籃子的經濟道理,不想衣食住行都涉李氏牌子,希望有更大的對沖套戥機會。

應搞好現有投資
不會懷疑李嘉誠曾說他對香港「只有愛心,沒有野心」的誠意,但希望巨富也明白,人的感情,有時候是粗糙的:不講心,只講金,更希望投資下來的金子中,不是九成都鑿上同一個名字。他問:「香港人到底是想我投資多些還是少些呢?」投資多些,譬如說,在現有超市多請職員,把現有電台辦得更出色,肯定是好的。
但過份地跨媒體,或該說跨「行」體,開一盞燈,通一個電話,着着涉李氏業務,就讓人有閣下豈止無處不在(omnipresent),甚至處處有力(omnipotent)的惴惴不安了。
毛孟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