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訊盈科(008)終於面對現實,宣布將自選影像,或俗稱VOD(videoondemand)的收費服務中止,並將有關牌照交回,但該決定仍有待行政會議審批。電盈近期頻頻整頓各項虧損業務,把所謂「非核心業務」結束,先前有流動電話業務賣予澳洲Telstra,現再把自選影像服務結束,下一個會是甚麼呢?
VOD可算是殖民地時代的香港電訊遺留下來給電盈的棄嬰,電盈結果還是要引刀成一快。不知道這次電盈放棄牌照,會否充公當年繳付的保證金呢?筆者認為,政府理應秉公辦理,按法例做事,免得將來其他持牌商有樣學樣,動輒放棄政府發出的牌照,背棄對消費者的承諾。
想當年,英資背景的香港電訊力主開發VOD業務,政府因此要為香港電訊度身訂做一種所謂的VOD牌照,這種手法讓香港電訊變相經營收費電視服務,曾引起九龍倉(004)旗下的有線電視不滿。現今,VOD牌照要歸還政府,當年香港電訊VOD業務的牽頭人盧博士,亦已成為中資企業公關大員,可見這行業變化之快。
VOD被淘汰,問題不在於其商業概念,只是香港人未習慣這類消費模式及技術未能配合。當年香港電訊選擇採用的技術,屬於非開放系統的專用技術,系統本身和機頂盒等,皆是採用專有器材,非開放式的系統亦導致價錢不菲、客戶欠缺器材選擇,加上使用困難等等,成為該業務的致命傷。
在98年時,互聯網已經十分流行,寬頻上網也如箭在弦,透過寬頻網絡傳送影像已成為大勢所趨,惟香港電訊當時已經在VOD上投下不少資源,被迫堅持採用非開放的技術推出服務,故前景早被業界看淡。假如不是當年香港電訊的電話業務利潤豐厚,一般公司又豈能支持這門投資大卻回報無期的生意呢!
根據當年有份競投自選影像服務的星光電訊,聲稱採用開放系統(即互聯網)作自選影像服務,成本只及香港電訊的數十分之一。筆者相信星光電訊的估計(假設不計及網絡線路的價錢),可見香港電訊經營自選影像服務成本之高昂。
資訊科技界一直認同,開放系統有利新科技獲用家接納,從而讓更多經營商參與生產和開發,透過市場競爭,提高技術水平,令成本下降。VOD的失敗,正好引證在科技市場中,逆天而行的必然下場!
侯聯貴
電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