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時就讀全完第一小學,位於荃灣。第一天上課,發覺她「名副其實」,全校只有九個課室,可能真的是全港第一「小」的「學」校。校舍雖小,但那六年我得着甚豐,因為遇上很多出色的老師。
出色的老師有一個共通點,就是懂得教學外,還有一些特質,深深印在學生的腦海中,過了許多年,學生仍能以此為學習榜樣。
我唸小學的年代仍容許體罰,男教師的形象通常比較嚴厲,梅新民老師卻例外。他是謙謙君子,從不喝罵學生,偶然有同學搗蛋,他亦只是和氣地說道理,讓頑皮學生知道自己做錯了,他因此贏得無數學生的愛戴和尊敬。從他身上,我意識到想令一個人變好,強硬不是最佳方法。
七十年代初,政府曾打算削減津校教師的待遇,引發罷課。母校中參與罷課的老師不多。當時邱麗泉老師教我們算術,她踏進課室,用我們能明白的言語解釋罷課的因由,然後着我們自行做練習。她的神情十分堅定。鐘聲過後,下一課的老師來到課室,我們告訴她邱老師罷課,她即慌張道:「小孩子不得亂說。」
堅持信念,在非主流的環境,原來需要莫大的勇氣。在我以後的求學和工作生涯中,遇上困難時,我總會想起邱麗泉老師堅定的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