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電視台、報章雜誌大費周章,宣傳選美會。感覺上,那好比另一個傳統節日似的,如果有公眾假期就太妙了。
選美由最初幾屆的城中佳話,變成婦權分子抨擊的對象,繼而成為如今每年一度的例行娛樂大秀。講香港掌故時也要說到選美會,見證着香港社會的發展。
不過,由始至終,我也不明白選美會背後的目的。有人說,選出來代表香港嘛?代表香港的甚麼,經濟繁榮還是教育水平?真叫我大惑不解。
我覺得選美會其實是一年一度統一審美日(聽來有點卡夫卡小說的味道)。到了選美那天,全香港的審美眼光會忽然統一起來。別的女人都不漂亮,只有出現在台上的才算美麗。
我恐怕是屬於對選美比賽不感興趣的少數人之一。試想,一班女孩,從化妝、髮型、衣着、步姿、笑容,甚至身材、口才等,都在大會顧問的「調較」下,變得一致,務求不會出錯;只是像同一個模鑄出來似的參賽者,在螢光幕前閃來閃去,根本分不出誰是誰。
審美觀點因人而異,所謂各花入各眼嘛。有個性美,才會恆久,才能引發千言百語去形容,才能造就出偉大的詩詞丹青。相反,統一美哩,對不起,我想來想去,除了「美」,沒有再多的形容。(編按:李敏請假,專欄暫停五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