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愛自己 - 麥飛

自己愛自己 - 麥飛

有說,夫婦有相可看,能成夫妻,多有「夫妻相」。有人解釋說,既然兩個人一起生活久了,起居習慣相似,你吃甚麼,我便吃甚麼,長相、外型甚至舉止越來越似,並不難理解。
不過,一個未結婚的單身人,又可不可以憑「夫妻相」,找到他的另一半?你或許一直相信,在茫茫人海中找到自己的終身伴侶,是一件很玄的事,十分講求緣份。其實,你喜歡誰,早就植入你的腦內。
加拿大一位心理學家,便想找出「我們喜歡甚麼類型人」的答案。她要求受驗者把手上的錢,分配給他們信任的人。受驗者透過網絡和這些人見面,而與受驗者見面的人當中,部份其實是根據受驗者的容貌虛擬出來,是受驗者自己樣貌的「變奏」。結果發現,受驗者都偏好相信跟自己樣貌相似的人。
或許是這個原因,我們會信任親人,例如和自己長相極似的父母,甚至輪廓大同小異的近親。即使是自己選擇的親人,也偏向和自己相似的人。所以,我們在不知不覺裏,會跟一些和自己容貌相似的人做朋友,甚至拍拖。既然如此,一對戀人或夫婦出現「夫妻相」機會便很大。原來,我們沒有愛別人,一直只愛着「自己」。
這實驗引伸另一問題是:「癩蝦蟆能不能食天鵝肉?」根據這個實驗結果,似乎可能性甚微,但也不等如絕望。因為「天鵝」偏好「樣貌」相似,只要你與他有地方相似,機會,仍是存在的。例如,大家都有兩個鼻孔,這便是一絲機會,不要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