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股狂瀉,不少優質股份已跌至頗低水平,尤其是個別老牌藍籌醫藥股,筆者也開始心動想入市。在十多年前,美國股市也曾出現數次極佳入市良機。
記憶所及,在90年代初期,因壞帳問題引致美國銀行股狂跌,當時大型銀行股Citigroup曾跌至10美元以下。隨後問題解決,其股價在數年後升至100美元水平(未計股份拆細前)。若記憶無誤(若錯了,請來信指正),當年某著名阿拉伯王子便於10美元購入價值逾億美元的Citigroup!另一次便是克林頓上台,他讓其妻子大肆進行醫療改革,引致大部份優質醫藥股股價下瀉,如Merck、AbbottLaboratories及Johnson&Johnson等,但隨着克林頓新政策擾攘一段時間後,這些藥股股價逐步回升,普遍皆有四五倍的升幅。
由於銀行股及藥股那兩次急瀉,筆者也有入市,故記憶頗深,惟極後悔當年太早離場,將錢拿去跟弟弟買了一部不斷跌價的跑車。
另一次便是數年前的美國科網股及科技股熱潮,當時不少科技股在數年間飆升五六倍,有些甚至逾10倍。由於美國科技股的牛市長達五六年(1994-2000),不似香港科網股熱潮般短癮,故造就了不少美國富翁。筆者在美國的友儕中,當年便有不少因長期持有數隻科技股而家財一度逾千萬美元,惟不知現在是否仍富有。
若有投資美股及港股的朋友,可能亦會有同感,就是在2000年前的十多年,投資美股賺錢的機會及幅度遠高於港股。若翻查資料,不難發現某些香港富豪早年在美股賺了逾億美元,並將之轉移投資本港地產。假若美股這次真的是熊市將盡,則可能是另一財富大轉移的機會。
近期美股狂跌,除公司帳目可信性被質疑外,某些美國著名分析員的操守及誠信也被投資者質疑,故近期他們唱好股市已沒有早年的威力。當中碧斯(BartonBiggs)好像尚有影響力,相信主因是此君早年持續看淡美股,與那些極力唱好的分析員成強烈對比,故在美國股民心目中仍有一定地位。近日碧斯這長期大淡友(Long-termBear)卻開始調頭看好美股,此次不知他準不準,筆者已……。
股市一向走在經濟之前6至9個月,即當經濟已從衰退中復甦,則股市應在之前6個月到底回升。美國歷史中僅得一次(1974年)是美股在經濟衰退完結後6個月再創新低。
為甚麼講此點?主因是假若美國經濟真的在02年1月結束衰退,則近期美股不應再創新低。那到底經濟是「假復甦」?還是74年翻版?
電郵:
譚紹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