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發展體育產業協助雙失青年 - 盧峯

蘋論:發展體育產業協助雙失青年 - 盧峯

應該看到,在很多發達國家及地區,體育產業都是一個重要的事業,也可以為人民包括青少年提供另類的職業出路。

在眾多失業的人當中,青少年的失業問題顯得特別受關注,政府、企業及社會團體也願意提供更多資源及計劃協助青少年應付失學、失業的「雙失」情況。例如已實行好幾年的展翅計劃及即將推出的「就業見習計劃」等。

開拓就業機會
像這類協助青少年投入就業市場的計劃並不是香港獨有的,很多發達國家都有類似專門針對青少年就業的計劃,因為這些發達國家的青少年失業率跟香港一樣處於高水平,有的甚至比香港的兩成多失業率還要高。為了避免大量青少年賦閒在家、無所事事而引發社會及治安問題,它們自然也要採取措施協助青少年盡快投入就業市場。
我們認為,協助青少年擺脫雙失問題,除了透過不同的計劃增加他們就業的能力外,同樣重要的是為他們開拓更多元化的就業機會,讓有不同興趣、能力的青少年能更容易、更願意投身就業市場,以減少他們長期賦閒在家的機會。例如加強發展體育產業就是一個好的辦法。
應該看到,在很多發達國家及地區,體育產業都是一個重要的事業,也可以為人民包括青少年提供另類的職業出路。英國球會的學徒計劃固然如此,美國的棒球隊、美式足球隊也同樣為學業成績不算出色、但有興趣或願意苦練的青少年提供出路;甚至是人口只比香港多一倍的荷蘭,也能為當地青少年提供不少成為職業足球員的機會;香港在這方面不是太落後、太缺乏了嗎?

青訓有助球市
其實,在七、八十年代,香港的足球聯賽也曾為不少本地青少年人提供另類的出路,有些具規模的球會更曾舉辦系統性的培訓計劃,讓有志成為足球員的青少年可以全職受訓;只是到九十年代開始,本地球市不景,這類跟職業足球掛鈎的青訓課程便消失了。若果政府能盡快決定把賭波規範化,再透過賭波所得的部份收入資助球會的青訓工作,讓球會能吸納及訓練更多本地足球新星,這不僅能增加本地足球的參與性、不僅能提升本地聯賽的水平,長遠下來更有助提升本地聯賽的吸引力,令本地足球重新成為本地青少年的出路。
(圖)體育產業可為青少年提供另類職業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