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意大利導演羅西的《放逐生涯》,想到中國歷代有很多放逐或流亡的故事,像《水滸傳》的林沖刺配滄州,連鴉片戰爭後的林則徐也被貶往新疆。毛澤東時代的中國,更多官民慘遭「下放」,亦有不少人越境流亡。
八十年代謝晉電影《牧馬人》,主角是文革知青,下放到大草原牧場,卻因禍得福,娶得當地好女子為妻。九十年代意大利片《事先張揚的求愛事件》(ThePostman),拍南美詩人聶魯達流亡於意大利小島,與島上郵差做了朋友,還教他寫詩,幫他寫情信。
很奇怪,真正慘痛的放逐片並不多見,《放逐生涯》的作家也算幸運,在山鄉過了一段閒散「假期」。高行健的《靈山》亦是山鄉流放小說,卻很難拍電影,除非有高手改編。
很久以前,香港常常公映意大利片,所以我早已看過羅西的《城市黑手》、《真實時刻》和《意式仙履奇緣》,還有歌劇片《卡門》,但印象不深。羅西影片往往太拘謹,欠缺神韻,像意大利波,不是我喜歡的巴西波。
羅西現年八十歲,他的九七年大作《休戰的天空》(TheTruce),拍納粹集中營的猶太生還者,解放後由火車押送,經東歐、蘇聯、德國兜兜轉轉,主角很久才回到意大利家鄉。該片九八年在香港上映,觀眾很少,實際上拍得不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