揀旅遊保要視目的地

揀旅遊保要視目的地

每年暑假都是外遊旺季,經過接二連三的嚴重意外事故後,提高了市民在外遊時對本身保障的關注,直接提升了旅遊保險的投保數字。然而,大部份投保者,都以為只要有買旅遊保險,便等同於有全面的保障,卻鮮有細心留意保單內容,是否切合本身需要?

香港人暑假外遊的目的地,以歐美、東南亞及中國大陸最為熱門;要知道前往不同地區旅遊,需要的保障亦不盡相同,要懂得選擇,才對自己更有保障。
美亞保險人身意外及醫療保險部助理副總裁張雅穎指出:「歐美國家醫療費用高昂,涉及的款項動輒十數萬元;日韓等地的醫療機構,大部份皆不接受信用卡付款;中國更要求傷病者付入院保證金,加上身在異地,文化語言不通,旅客一旦遇到意外,情況將會更為混亂。」

東南亞多腸胃不適
此外,赴東南亞旅遊的港人,大部份事故都是因為腸胃不適,在當地的門診醫治,醫療費用介乎300至400港元,以該地區為目的地的投保人士,記緊查看所購的旅遊保單,有否自負金額(一般約為100至300港元),以免耗費時間索償,但到頭來發覺不獲賠償。
根據數據資料顯示,市民外遊遇到意外而受傷的比率,遠高於死亡率。張雅穎說:「投保者宜着眼於醫療及人身意外的賠償保障額,以及保障條文是否詳細,作為揀選旅遊保險的基本準則。」
此外,各地文化、語言及處事方式各有不同,投保人宜選擇一些包括24小時緊急支援保障的產品;一旦遇到緊急情況,亦可以求助有門。

24小時支援重要
張雅穎指出:「一般投保者都忽略了24小時緊急支援保障,因為一旦遇到意外,只要投保人致電緊急熱線,保險公司便會開始聯絡當地相關的機關,免卻不諳當地情況的旅客,不知所措。」之不過,旅客宜選擇年資較長、處理緊急事務的經驗較多的保險公司,藉此加強保障。
事實上,市場上的旅遊保險產品,保障大同小異,但投保人可以針對自己的目的地,而特別留心有關保障條文,確保本身利益。
「大部份投保者都有個錯誤的概念,以為只要保費夠低,保額夠大,便是一份好的旅遊保險,反而忽略了當中的保障範圍,一旦遇到意外,未必真的可以起到實際的作用。」她總結。
記者:丹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