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一周前筆者引述的美國經濟學家梭羅(LesterC.Thurow)所料,美元在緩慢下跌之後終於出現了急挫的局面。與此同時,美股也持續下跌。會不會出現梭羅所警示的世界經濟的噩夢呢?
香港一些評論認為,美元轉弱對香港有利。好處是:一、令港貨更具競爭力,刺激本港出口及轉口;二、強美元曾令香港過去入口貨價格下跌,出現「輸入通縮」現象,美元弱勢可扭轉這局面;三、外地旅客在港消費轉低廉,可刺激旅遊業;四、港人出外旅遊成本上升,削弱出外意欲,可減少資金外流。
但美元下跌對香港的壞處可能更為根本。首先是美元弱會令美股下跌,香港股市通常受美股影響;其次,因港元與美元掛鈎,美元資產乏吸引力也直接影響港元資產的吸引力下降;其三,因港元資產吸引力下降,也影響美國以外地區人士來港投資意欲。
最重要的,是美國經濟衰退將帶來全球的不景氣。問題是:美元美股的下跌,是否意味美國的經濟衰退呢?通常,預測美國的經濟,要看其他經濟指標,美股的重要性並不是那麼大。但在爆發一些重大企業會計造假弊案後,情況又當別論。因為美股下跌是受企業造假弊案所影響,並非全然屬於市場心理因素。G7國家的財政部長在今年的國際貨幣基金會和世界銀行會議中指出,美元和美國金融市場不振,「將置美國與全球經濟於危難。」很明顯,在全球經濟危難中,香港絕難獨善其身,更不要說有甚麼好處了。
有人認為世界各國政府擔心美元大幅下跌,會使他們成為最大的輸家,因此會買進美元來拉高美元價位。但這種干預必須既快速又大量。各國政府還必須向納稅人解釋,何以他們的經濟境況明明比美國差,還要花錢去挽救美元。在五月底至六月底,日本央行曾多番干預滙市,想阻遏日圓升勢,但都無效,主因在干預的力度仍不足以阻遏市場拋售美元的趨勢。
倘一旦出現美元美股狂跌的災難,香港何以自處?唐英年說要重振工業來挽救經濟困境,恐怕是緩不濟急,遠水難救近火。近幾年來,香港經濟遭遇困局,但董伯卻一直在做着「中國好,香港好」,這個中心那個中心的美夢。明明強積金已加重了香港營商成本,當局仍不肯將僱員每月供款的入息下限調至六千元。拖延賭波合法化,掃黃,又提議禁止酒樓食肆酒吧吸煙,這些全屬經濟高增長之下才會做的事,卻在經濟低迷時實行。從經濟角度來看,真很難說不是倒行逆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