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牛遺糞污染旅遊景點

野牛遺糞污染旅遊景點

有新界區居民投訴,指政府漠視該區野牛滋擾問題,致許多旅遊景點均牛糞處處,嚴重影響環境衞生及旅遊事業發展。村民曾多次向有關部門反映及尋求解決辦法,奈何情況仍無改善。

沙頭角梅子林村村代表曾先生表示,該區的荔枝窩、梅子林、蛤塘及小灘等多個村落的耕地,均已荒廢多年;而當地村民過去均曾飼養牛隻,但自耕種業開始式微,牛隻已再無「用武之地」,農民便將牛隻「放逐」;那些遭人遺棄的野牛,惟有自行四出覓食。
曾先生續稱,牛隻在不受監管和控制情況下,不斷繁殖、牛隻數量不斷增加,致牛糞處處,造成環境污染,其中以步行徑及協天宮前的廣場尤為嚴重。「村民不但容易『中地雷』,惟有步步為營、嚟呢度旅行嘅遊人,睇到都怕怕!」

求助多年仍無改善
曾先生年多前已聯同荔枝窩村及蛤塘村的村代表向漁農自然護理署反映及尋求協助,希望當局可盡快捕捉野牛,奈何年多以來情況仍沒絲毫改善,依然是遍地牛糞。曾先生歎道,雖然食物環境衞生署的清潔工人,已經常清理,但始終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他指,吉澳島及荔枝窩都為沙頭角區內的著名旅遊景點,奈何日益嚴重的牛糞問題,令遊客卻步,亦對居民構成滋擾及不便。曾先生稱,受影響的其實不單止上述的數條村落;事實上,新界北區的多個鄉村亦面對着同樣問題。
「政府成日話要整好啲地方,畀市民有更多活動空間,但𠵱家出現問題,又坐視不理,政策自相矛盾。」

因偏遠難運走野牛
漁農自然護理署新聞組回覆,該署曾與北區民政事務處討論有關北區野牛的情況,曾先生所提及的牛隻出沒地點偏遠,出入只有步行小徑,乘船亦需再轉駁小艇到碼頭,然後步行約半小時才到達,由於車船皆不能直達,所以安排搬運捕捉牛隻的工具及將捕獲牛隻移走都存在困難,為減少牛隻對村民造成的影響,漁護署曾建議村民考慮在協天宮前廣場外加設圍網,防止牛隻進入。
(○七○四七三)

意見--可向北區區議會投訴
北區區議會環境改善委員會主席李國鳳指,野牛情況的確對部份村民帶來困擾,不過受影響的鄉村為數不多,且位處偏遠,區議會過去也曾就此問題作出討論,但感漁護署欠積極處理。他建議受影響的村民再去信北區區議會,待大會研究討論及促請有關部門跟進。

服務熱線
電話:29908288
傳真:23702192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