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責高官最怕甚麼?嘿,據個人接觸的不科學統計,他們似乎最怕被批評開空頭支票。
連平常最斗膽發言的高官,講了兩句未來大計,竟然會叫我:「不要報道,免得人家覺得我開支票!還是做了再說。」
後來發現,原來是中央的統一口徑。怪不得!不能怪!或者,應該多謝阿松。這位由私人機構空降到政府做官的先頭部隊,甫開始與傳媒和公眾有過甜如蜜的蜜月期,但俱往矣,近期已頻頻被大家追交功課。他身先士卒告訴大家,要講得好,但也要做得到,否則難免受批評。
政府高層比誰都留意眾問責高官的一言一行,尤其五位新丁局長。據聞,內部評估,第一回合通通獲派合格分數,順利過關。但局長所言所行,在內部一再被參詳分析,研究的重點是他與她在公眾面前究竟開了甚麼支票?令公眾有甚麼期望?日後如何兌現?
政府高層現在最操心的,是問責局長能否交功課。
問責制後,局長多了露面,但公眾從來不是對高官的眼耳口有興趣。高官見市民是為了令政策急民之所急,高官會見傳媒是體現透明與交代。大家現在高高興興地看舞台上的「政治秀」,是對新上場新班子付出合理的耐性,但時間一久,會要求具體成績。
那一位新丁最高危?廖秀冬一句「交通費太貴,要檢討」掌聲最多,難度當然會高。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