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美元轉勢令世界經濟大亂? - 盧峯

蘋論:美元轉勢令世界經濟大亂? - 盧峯

東亞地區經濟的大起大落,正好見證了美元滙價走勢的影響力。

美國股市連跌多天,杜瓊斯指數在一周內下跌超過百分之七已令全球投資市場震動不已;再加上美元滙價繼續轉弱,對歐元跌破一算的心理關口,更令全球投資者以至政府財金官員感到一種山雨欲來的氣氛。我們認為,美股的持續跌勢固然可慮,但只要不出現無止境下跌(freefall)的情況,美股下跌對美國經濟以至全球經濟的影響不算大。真正有實質影響的,是美元的弱勢。
從八十年代起,美元滙價走勢經歷了幾個轉折,而每一個轉折都令世界經濟局勢產生重大變化。例如在一九八五年美元強勢逆轉,兌日圓滙價從八五年三月的一美元兌二百六十日圓,跌至八八年時的一美元兌一百二十日圓,美元滙價在三年間下跌超過一半,而且弱勢一直持續至九五年,到九五年四月更出現一美元只兌七十九日圓的歷史新低。

重編競爭能力
這十年的美元弱勢不單令日本國內出現前所未見的房地產及股市泡沫,也迫使日本公司紛紛到海外設廠生產以應付日圓滙價偏強的壓力。
於是日本大幅增加在東南亞國家的投資,令這些地區在這十年間有驕人的經濟增長;馬來西亞、泰國、印尼這些曾被稱為亞洲小虎的經濟體不就是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急速冒起的嗎?
在九五年以後,美元滙價迅速從低位回升,兩年間兌日圓滙價上升近六成,而且這股強勢一直持續到今年年初。也由於美元迅速轉強,較早前把貨幣跟美元掛鈎的大量國家及地區包括東亞各國便給殺個措手不及,出口因幣值過強而萎縮,海外投資也因日圓滙價縮水而大減,結果便引發了歷時一年長的金融風暴,令有關國家元氣大傷,有很多國家,如馬來西亞及印尼到現在還未能完全復原。東亞地區經濟的大起大落,正好見證了美元滙價走勢的影響力。

香港因而受惠
應該看到,美元滙價每一次轉勢,其實意味着把全球不同地區的競爭力重編一次,當美元從強轉弱時,美國及跟美元掛鈎的經濟體自然因滙價下跌而競爭力上升;而其他非美元體系的經濟體競爭力則下降。
試想想美元在近兩個月內下跌近百分之十,等同美國或美元區產品價格下跌百分之十,這樣不是明顯提升了美國及美元區產品的競爭力嗎?這樣不是將影響大量投資者、消費者在未來一段時間的投資及消費決定嗎?
可以預期,美元這次轉勢,同樣將對全球經濟造成重大的影響,有些經濟體如日本相信會面對極大的壓力。而對香港來說,美元轉弱該是好處多於壞處的;因為一方面港貨出口的競爭力會上升,另一方面美元弱勢也有助紓緩通縮的困境;要知道只有打破通縮的漩渦,才能讓投資者重新投資、才能讓消費者願意消費的。
(圖)美股近期連跌多天,令市場人士憂慮。 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