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徹導演行動不便,因為他的腰確實是彎得很厲害,那應該是長期受風濕折磨造成的傷害,耳朵與發音也都已不靈光,但也就更顯出他內心的那份清明。我們以筆代口,一人一句,寫完後便將紙推到張徹導演面前,張徹導演眼急心快,無論我們發問任何問題,張徹導演隨手隨心便能給予一個答案,內容深入淺出,最難能可貴的是那份濃厚的幽默感。
「動作片是港產片中最獨特、最強的一環,要打開市場,靠的還是動作片」;
「與大陸合作拍片,滲透大陸市場是必然的路向,問題是如何落實執行」;
「周星馳的電影很大眾化,如能再加入某些元素,成就將會更大」。張徹導演寫下這些意見時,《卧虎藏龍》與《少林足球》還未出現。
張徹導演於二○○二年六月二十二日逝世,他的離去其實也是一種解脫,昔日為他帶來各種歡娛的身體,後來已成為一種累贅,捨棄了臭皮囊,張徹導演只會更飄逸。
張徹導演出殯的當天,我與霑叔、蔡瀾先生及王晶先生坐在一塊。
「其實張徹導演未必喜歡這麼多的繁文縟節。」霑叔說。
「但如果他見到這番光景的話,心裏應該也會覺得高興。」王晶先生說。
「拍電影真好玩,人去了還留下這麼多的作品。」我說。
「拍電影根本就是玩大玩具,的確是好玩得不得了。」蔡瀾先生說。
張徹導演共有九十三部作品,亦造就了大批台前幕後的精英,張徹導演為香港電影業的貢獻及他的作品,還有由他撰寫的名曲《高山青》,必定會永遠流傳下去。(完)